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俄罗斯老人当选省劳模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2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本届省劳模获得者中,有位特殊的劳模,他的全名翻译成汉文共有14个字——西特里维·德米特里·尼基甫洛维奇。这个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西”的人,是俄罗斯派驻衢州巨化集团的工程师。73岁高龄的他,已经在中国工作了10年。据了解,他是我省第一位外国籍省级劳模,而此前,国内只广东有一名外籍人士当选省级劳模。
    
  10年前老西硬被挖到中国
    
  27日下午,记者在巨化宾馆见到了这位风尘仆仆地从俄罗斯赶到杭州的老人。他魁梧的身材、红润的面庞以及东欧人特有的银灰头发,让人丝毫看不出眼前的这位老人已届古稀之年。
    
  老西是浙江巨圣氟化学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这是一家由衢州巨化与俄罗斯合资的企业。1993年时,双方刚开始合作,老西是代表俄罗斯方面来衢州,对合作工程进行审查和验收,没想到中方相中了他的业务水平与领导、协调能力,硬是把老西“挖”到中国来做常驻代表。
    
  将译好的中文重新译回俄文

    
  作为巨圣公司的“总教练”,老西悉心向中方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为讲解一个设备的构造及工作原理,他会花费两天时间认真地做出一个小模型,以便中方技术人员领会其中的要点。
    
  在一些详细项目的设计上,老西事必躬亲,认真地检查每一个数据、画好每一张图纸。在俄文翻译将他的设计翻译成中文后,这个认真的老西竟然还会坚持将翻译好的中文重新译回俄文检查,以防其中出现差错。
    
  曾是圣彼德堡的先进生产者
    
  27日,这位七旬老人刚经过一天的旅行回到宾馆,但接受采访时却仍一丝不苟地系着领带,衬衣扣子一颗也不松开。熟悉他的人都说,老西向来都是这样严谨。
    
  当选为浙江省劳模,老西对此并不是十分吃惊,而且“劳模”这个称号对他来讲也不陌生。他说,在前苏联时,便经常被评选为“先进生产者”。他在1985年时,曾获得过圣彼德堡市彼德格勒区(谐音)的先进生产者。“当时,我的照片被贴在了单位的光荣榜上,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荣誉呢!”老西笑着说。
    
  曾经每隔一两个月探一回妻
    
  1993年来华工作后,老西每隔一两个月,便要千里迢迢地飞回圣彼德堡市去探望妻子。他和青梅竹马的妻子在大学便已成婚,而在他来华前几年,妻子因为中风偏瘫,生活无法自理,因此老西总是放不下心,时常回家探望妻子。
    
  1998年,老西终于在工作和妻子之间作出了一个选择,他将偏瘫的妻子从俄罗斯接到衢州来照顾。每天他除了工作之外,其余时间便全部用来陪伴妻子。很少有人想得到,这位俄罗斯工程师每天都要亲手洗干净两人的衣物和手帕,熨烫后叠好。有扣子松动了,他还会穿针引线亲自缝补好。
    
  今年1月,老西的妻子因病去世,这位老人度过了一生中最难熬的日子。据同事介绍,老西在妻子临终前一段时间,曾因心绪繁乱,而失手撕毁了辛辛苦苦计算出来的结果。当时没有人怪他,可谁也没想到,第二天老西竟然又顽强地重新计算,并如期拿出了结果。
    
  “妻子过世后,我一个人呆在中国,觉得孤零零的。”刚才说话还手舞足蹈的老西,一讲到过世的爱人,神情立即黯淡下来,眼圈有些发红。
    
  已获得了在华的永久居留权
    
  目前老西已获得了在华的永久居留权,并将享受省级劳模的待遇。老西自己也坦言,“除了嫌衢州菜稍微辣了点”,他很羡慕中国人能生活在如此好的环境中。
    
  但是一谈到未来的计划,老西说他想退休了:“我年纪大了,妻子不在,惟一的儿子也在俄罗斯,因此过一段时间我可能就退下来,回俄罗斯去。”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崔博/文 程瑞鑫/摄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