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买二手车竟买到自家失窃车 记者暗访销赃市场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2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中国是自行车出产、销售、使用的大国。仅杭州市交警支队目前登记在案的自行车就有150多万辆,而且每年还有数以万计的自行车在上牌。然而,在这个庞大的自行车群落里,却隐藏着一个个庞大的赃车交易市场。现在很多人买车时都会说,“买二手的不怕偷”。
    
  滑稽,买到了自己的失窃车
    
  9月6日,浙大王老师向12345市长热线反映,浙大紫金港校区门口有人销售赃车,甚至出现了学生买到自己以前失窃的车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至于向本报新闻热线反映车辆失窃的读者更是不计其数。同时,举报销赃点的读者也有不少。
    
  9月14日晚上,刘先生打进早报热线说,在火车东站附近有几个专门的赃车销售点,他已对这几个点观察了很久,证据确凿;9月26日上午11点,胡先生在天成路华联超市门口,目睹了小偷撬锁偷车的全过程,并跟踪小偷将赃车送到了新风路东方商城对面一家修车摊,非法交易……
    
  销赃,火车东站旁最出名
    
  据记者调查,杭州最有名的二手自行车黑市在火车东站附近。
    
  以火车东站和东方商城为中心,方圆几平方公里内,是杭城非法自行车交易最活跃的,这里的赃车买卖已名声在外。
    
  9月20日上午,记者悄悄来到东方商城边上的小商品市场,这里的摊位基本上无人租用,只是用一道冰冷的卷闸门看着家。偶尔有几家开着的,里面也是住了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整个市场门可罗雀。
    
  在里面逛了一圈后,记者问一个住在里面的小伙子:“这里有没有卖二手自行车?”开始无精打采的小伙子一下子警惕起来:“干什么?”记者答:“想买辆便宜点的自行车。”不料他摆摆手:“没有!”
    
  当记者走出二三十步,那个小伙子和另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男子竟骑车追了上来,把车一横:“这两辆怎样?”记者摇头示意不行,问他们能不能换两辆,最好是能亲自去挑选。
    
  卖车的小伙子又警觉起来,回绝了记者的要求,其中一个矮个子骑车离去。高个子说:“最近刚被公安查过,风声比较紧,所以要谨慎点。你们需要什么样的车,只管提要求好了,都有。不过价格要稍微贵些。”
    
  果然,后来那矮个子面对记者的百般挑剔,一点也没有为难之色,记者的要求一一得到了满足。记者告诉他们身上未带现金,趁取钱之机跑了出来。
    
  这其中有一个细节不得不让人佩服这群人的机警,就在记者借口要去取钱的时候,两个年轻人几乎异口同声:“你不用回来了,我们下午就要回老家,车票都买好了,没空再招呼你了。”
    
  赃车,还有不少交易点
    
  相比东方商城旁的赃车交易,浙大紫金港校区旁温州村一带的赃车交易要算“后起之秀”,但其势头丝毫不弱。由于紫金港校区占地面积大,学生基本上人手一车,由于某些原因,学生的丢车比例亦较大,以至于学生中流传起一句令人哭笑不得的口头禅:“买的越好,丢的越早。”
    
  一位常年在陶瓷品市场跑运输的安徽司机说:“有一段时间,这里的自行车只需要四五十元一辆,都是从学校里面偷出来的新车,我一个人就买了两辆。”
    
  在浙大新校区就读的老生中,丢车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70%。在学校旁边的一家自行车车行内,记者冒充学生暗访时就发现有低价的无证自行车在出售,车行的老板向记者大放厥词:“我在杭州呆了十几年,从来没有碰到有人查我的证。”
    
  除上述两处之外,在数天的暗访中,记者还发现了其他一些较为固定的“赃车”交易点。翠苑街道曲和社区古荡湾塘苗路附近,舟山东路文教区附近,都有几个无证修理自行车的车摊,销售赃车数量较大。
    
  手段,合作流动式样多
    
  据知情人透露,由于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在赃车的出售过程中,很多不法之徒都以车行和修车摊为掩护,明里做的是正经生意,暗地里则从事违法勾当。车行和修车摊老板一般自己不去偷窃自行车,有专门偷车的“小鬼”偷车后交给他们,双方狼狈为奸,合作销赃。
    
  另有一些则是流动作战。采用这种方式的售车人一般就是偷车贼本人。他们偷车后,往往将车子骑到一些外来人口聚居点,挨家挨户“上门推销”。记者在彭埠镇兴隆村就曾遇到这样一个专业偷车人,他告诉记者需要什么样的车子,只需要带着他上街指给他看一看,下午就把指定式样的车子送上门。
    
  采用比较少的则是通过电话或者网络出售。因为这就需要偷车的人有专门的“线人”,不过这种方式在大学校园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文三路一所大学里一学生曾告诉记者,他认识一个偷车的,需要什么样的车只需要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联系线人就行。
    
  调查,不同人群不同心态

    
  有那么多的车在丢,肯定有那么多的人在买。那么各人在面对赃车时,态度会如何呢?记者选取了彭埠镇、武林广场、浙大西溪校区3个点,分别抽取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学生各10名为代表性人群作了调查。
    
  10名外来务工人员全部表示会购买赃车,因为价格便宜,而且打工地点更换时,偷去就偷去了,不至于心疼。其中的几个甚至不避讳说,自己现在骑的车子就来路不正。
    
  10位本地市民中除一名丢过车的中年男子说会考虑外,其他几个人纷纷对买赃车的行为表示斥责。他们说:“有人买,小偷就越会偷,这样偷车顽症永远治不好。”
    
  相对于前两种人群,学生的心态要复杂得多。受调查的几名女生表示绝不会买赃车;男生中有3人曾经买过赃车,他们的说法是:“我们学生的车子被人偷得最多,穷学生不可能老是买新车。”
    
  在调查过程中,公安部门要求通过早报转告读者,自行车失窃后一定要尽快报案,否则他们抓到了小偷也没有办法查处。

  image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实习生 张道生 本报记者 张阳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