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
“活不过”30岁的人5次办学
杭州湾大桥北岸出口设在嘉兴海盐,随着大桥的开工建设,大量外来务工者涌入海盐,给这个人口仅38万的小县城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海盐允许外来民工子女入学,目前当地小学平均每个班有学生50人,教室爆满。
今年9月,一个名叫汪希岳的江西人坐着轮椅来到海盐,开办了当地第一所民工子弟小学——广丰民工子弟学校,这也是他个人开办的第五所民工子弟学校。近日,学校通过了海盐县教育局的验收,正式取得了办学资格,双腿无法站立的汪希岳坐在小板凳上喜不自禁。
这所民工子弟小学位于海盐县五元镇,是用某农电站的闲置用房改造而成的。记者到达这里时是下午1点,学生们刚开始上课。从窗口望进去,教室亮堂,不时传出朗朗书声。这所民工子弟小学是今年9月1日刚开学的,共有12个班,212名学生。
相对来说,校长汪希岳的办公室明显暗了许多。在这间兼作办公室和卧室的阴暗小房间里,汪希岳坐在一张平时小孩子才会用的小板凳上查看文件,他的办公桌便是面前的一张小茶几。
这个肤色黝黑的43岁男人本有一副魁梧的身材,但他的两腿几乎和自己的胳膊一样细,两年前起,他便不得不依靠轮椅行动。1983年,农家出身的汪希岳从江西农大毕业后,在江西广丰县洋口镇镇政府里谋了一个“铁饭碗”。但仅过了一年,他便发现自己双腿无力,有时费力地跨出大腿,脚踝却无力支持脚尖抬起,最后只能拖着脚走路。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诊断为“青春期营养不良症”造成的肌肉萎缩,得这种罕见病症的人,很少能活过30岁。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汪希岳不仅顽强地活过了30岁,还硬是拖着伤残的身体,开办了5所民工子弟小学。
初衷
让荒废学业的孩子有书读
1993年,汪希岳成了广丰县第一名“下海”的干部。作为国家首批公布的贫困县之一,当时广丰县有40万人在外打工谋生。32岁的汪希岳便带着几十位老乡闯荡长沙、上海等地,开办起拆房公司。
长年带着拆房队走南闯北,汪希岳对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深有体会。“1995年我带着拆房队在上海徐家汇一带打工,常常看到一群民工小孩围着一座垃圾山玩耍,有些孩子都已经12岁了还目不识丁。当时我有心调查了一下,发现在龙华地区竟有60多个小孩没上学。”
“其实民工也不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但上学的困难太大了。一个是户口有限制,当时上海的小学不接收民工子女,除非你肯交高昂的赞助费;而把孩子送回老家去读书,父母管不到,孩子一贪玩,学业就荒废了。”“我当时脑海闪过一个念头,办一所民工子弟学校,让这些孩子有书读。”据汪希岳多年的办学经验,民工子女之所以就学困难,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民工子女有时很难和当地孩子融成一体。“民工子女大多在乡下长大,平时比较皮,也不太注意卫生,所以当他进入到当地公办小学后,常常显得和其他学生格格不入,因此很难和当地的孩子打成一片。此外由于起点比较低,民工孩子在公办小学入学后,很难马上适应当地的教学水平,学习产生恶性循环。”汪希岳认为,这一原因也是目前民工子弟学校颇受欢迎的重要因素。
校舍
9角钱搞了批旧课桌
1996年正月初九,刚过完年的汪希岳便匆匆从江西老家赶回上海,在徐汇区龙华镇租下一套300平方米的房子,用作学校教室。场地有了,课桌椅上哪里去找呢?汪希岳打听了一下,当时市场上一套全新课桌椅要300元,显然自己没有能力承担这笔费用。于是,汪希岳走出了一步现在看来还颇为冒险的棋。汪希岳先打电话向114问了一个教育局的电话,花了3角钱。接着,汪希岳拨打了教育局的电话,简要地讲述了自己想要开办一所民工子弟小学的愿望,并询问教育局有没有多余的课桌。对方让他找一位姓曹的科长,并给了他另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没有超过3分钟,电话费是3角钱。汪希岳接着又花了3角钱打电话给曹科长。曹科长一听他的话,便很爽快地表示:“现在刚好有一批旧课桌放在我这里没办法处理掉,你要的话明天过来运走好了,不收你的钱!”3个电话,9角钱,便搞到了批旧课桌。大喜过望的汪希岳第二天便租了一辆东风大卡车,和一帮民工兄弟跑到教育局拉回了50多套旧课桌椅。汪希岳开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大多离不开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比如今年8月,汪希岳想到海盐开办民工子弟学校,1400多平方米的校舍是以最快的速度被腾出来的,其租金还不到市场价的一半;同时,海盐的向阳、天宁、实验、秦山等小学,也无偿赠送了数百套课桌椅。
学生
学费按当地教育部门标准收取
硬件设施基本已经完成,可是汪希岳的学校里一个学生都没有。于是,汪希岳找来一些红纸,自制了招生广告到处张贴:“凡是拆迁队的职工,或是住在龙华镇的民工,如果你们的孩子没地方上学,如果你们信得过我汪希岳,就请你们把孩子送到我这里来念书。第一个月免费,如果觉得我教得不好,你们马上可以把孩子带回家去。”第一天,来了1个孩子;第二天,来了11个,其中还包括一个聋哑学生;第三天,又来了6个。3个月后,学校里已经有了60多名学生,第二个学期开学时学生更是多达百人。汪希岳的民工子弟小学就这样慢慢壮大起来。到目前为止,汪希岳共开办了5所民工子弟学校,分别在上海龙华、松江和浙江海宁、慈溪和海盐。其中慈溪的那所学校已于2000年被当地收回统一管理,而在龙华、松江和海宁的3所民工子弟小学,分别有820、520和500名学生。目前,这些民工子弟学校的收费全部按当地教育部门规定标准收取。比如在海盐,当地教育部门规定外来民工子女到当地公办小学念书,第一年缴纳300元借读费,第二年减半,第三年起免收,其余学杂费和当地孩子同等标准。于是汪希岳的学校便按这一标准,经物价部门同意后收取学费。学费标准和公办学校一样,但民工子弟小学没有政府补贴,不是铁定亏本吗?汪希岳算了一笔账,到目前为止,他为举办民工子弟小学已经亏了近100万元。“不过我自己有一个拆房公司,这其中亏的钱我能支撑!”汪希岳这几年办学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按照这样的收费标准,只要学生达到500人以上,学校便基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
老师
软磨硬泡留住特级教师
最初,汪希岳一人拖着病腿兼任校长和教师的角色,当孩子越来越多时,他有点吃不消了。于是回到江西老家,请了一个退休在家的幼儿园老师来到上海教书。这是汪希岳聘请的第一个老师。这以后,汪希岳为了帮学生请个好老师,不知跑了多少路。在上海龙华的民工子弟学校,有一位叫徐素珍的音乐老师,她退休前是黄浦区的特级教师,同时也是上海口琴协会的理事。经人介绍,汪希岳把徐老师“挖”到了自己的学校执教。不想,徐老师上了一学期的课,第二学期开学时,便跟汪希岳打了声招呼,说自己觉得在这里教书太辛苦,想回家享享清福,不干了。这以后,汪希岳每隔几天便会打电话,或拖着病腿上门找徐老师聊天,恳请她回到学校。就这样10多次“磨”下来,最后徐老师不得不向汪希岳“投降”:“汪校长我服了你的耐性,好吧,我会一直教到我教不动为止。”谈起这段轶事时,汪希岳淡淡一笑:“找个老师容易,但找个好老师太难了!”在汪希岳的努力下,目前龙华民工子弟学校上海籍教师的比例竟占了一半。对于一所在上海只能付给老师1000多元工资的学校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个奇迹。而汪希岳请的老师主要集中在三类人身上。其中最主要的师资力量是向社会招聘的离退休教师。汪希岳说,只要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不论这位老师是从哪里来的,他都一律欢迎。第二类是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师范类学校毕业生。对他们来说,在民工子弟学校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也是其教师生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第三类则是汪希岳想方设法从一些公办学校挖来的好老师、好校长。对于他们,汪的说辞也很朴实:“我想请你来做点贡献。”
解困
逐渐由“地下”转到“地上”
对于汪希岳来说,举办民工子弟小学,最大的困扰便在于资格问题。当他在上海龙华举办起第一所民工子弟小学时,国家并没有出台民间力量办学的相关规定,因此这所学校并没有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可。
为了解决这个“资格”问题,汪希岳曾专门赶回广丰老家,在当地教育局申请了一份《社会力量跟踪办学许可证》,但这也并不完全合法。随着国家对民间力量办学相关政策的放开,汪希岳的民工子弟小学也逐渐由“地下”转到“地上”。
2000年,上海龙华民工子弟学校得到了当地教育部门的审核,而汪希岳之后在松江、海宁、慈溪和海盐所办的民工子弟学校,也均是当地教育部门一边扶持、一边考核办起来的。嘉兴市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的徐局长介绍,目前嘉兴全市共有39所民工子弟学校。教育部门对这类民工子弟学校的资质审核及管理,以前主要是集中在学校的安全方面,如学校的基础设施的安全、学生食堂的卫生安全等。
而随着民工子弟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育部门对其管理也从基础阶段上升至具体的业务指导。目前,嘉兴市民工子弟学校的业务管理主要实行属地管理政策,即某镇或某县的民工子弟学校,由当地的中心小学在教学质量上进行指导,比如中心小学的老师会定期到民工子弟小学听课,对其教学提出意见。
前途
准备开办民工子弟中学和大学
“民工子女念完小学后,今后还将面临一个就学难的问题!”汪希岳对此仍有忧虑,因为民工子弟小学和当地初高中还有一个接口的瓶颈问题。相对于民工子女小学来说,专门接收民工子女的中学还很少,民工子女在小学升初中时,便会面临第一个就学难的问题。
“现在有些地区都实行小学毕业后就近升入初中的政策,但一些民办的民工子弟小学并没能及时享受到这样的政策,因此那里的孩子小学毕业后就直接面临没学可上的局面。”“江浙沪一带的教育质量较高,全部使用江浙沪版本的教材。而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听懂,学校使用的是相对简单的全国版教材。因此当这些民工子女小学毕业后,即使有当地初中愿意接收,他们上学后也很有可能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进度。”“讲得更远一些。假如民工子女初中毕业,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如果他们想继续考高中,便不得不回到老家读书。因为目前我们的考试制度还是和户口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必须到户口所在地考高中。可是,这些孩子念到初中毕业时,他们和父母在当地起码已经生活了七八年,生活也都已经稳定了,这时候再叫他们回老家读书,不太现实!”
对于这些民工子女的前途,汪希岳已经想得比较远了。他说,目前他在海盐开办的这所民工子弟小学可能是他办的最后一所小学,今后他准备在学校的质量上下功夫,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如果有机会的话,他还准备开办民工子弟中学,甚至专门接收民工子弟的大学。
●关键词 民工子弟小学
民工子弟小学,顾名思义是专门接收外来人口中正处于就学年龄孩子入学的学校,可说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产物。仅在嘉兴一地,目前就有外来民工约80万人,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口5万人左右,其就学率在97%左右。由于嘉兴的公办学校都接收民工子弟入学,在这5万人中分流了约40%的就学压力,另外60%则在全市39所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嘉兴市教育局徐副局长介绍,民工子弟学校主要分为这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公办学校腾出来的校舍,由政府部门安排高素质的校长或老师负责举办的民工子弟小学,带有国有民营的性质,但学校的收费很低廉,主要为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另一种就是像汪希岳这样个人及社会力量举办的民工子弟学校,自负盈亏,不过其学费标准也是完全依照教育部门的规定,教育部门还对其进行业务上的管理和指导。据了解,这两种类型的民工子弟学校,在嘉兴各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