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拆房工耗尽积蓄修古建筑
www.zjol.com.cn  2004年10月1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天上午,新昌县儒岙镇雅张村村民在清理村祠堂边的石板路时,挖出一块青石碑,碑上一圈双龙盘绕的花纹中,“圣旨”两个楷体大字煞是清晰。村民小心翼翼地将石碑抬回正在修缮的村祠堂,其中一名胡须乱蓬蓬的男人露出最得意的笑容。

    这个男人叫张清正,雅张村村民,这一年来他为重修村祠堂,已花去了3万多元。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至今还和儿子挤在一间黑黝黝的小屋里,睡一张薄薄的木板床。

  力保祠堂,村道让路

    张家在雅张村曾是望族,村祠堂原是张家祠堂。张氏宗谱记载,张家祠堂始建于明代,当时叫绍德堂,是“发扬继承美德”的意思。

    前年底,雅张村村委想修建一条村道,方案经过村民表决,但需要“砍”去张家祠堂一角,当时回村过年的张清正一听说,立即四处奔走,力保祠堂。

    “我的想法很简单,祖宗修祠堂花了好大的心血和工夫,我们有责任把它保护好。”张清正说。去年上半年,他终于联系到新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研究员到现场察看。

    文管会主任俞南兴考察后认为,张家祠堂是一间典型的清代早期建筑,保存得较为完好,由于新昌县目前所保留的大多古建筑都是处于清代晚期,因此张家祠堂具有一定的文保价值。

    这给了张清正更大的希望,同时也说服了村委会。村道为祠堂让了路。

    花尽积蓄,修建祠堂

    祠堂保了下来,但因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一侧的厢房濒临倒塌。张清正又作出一件令村民觉得不可思议的“傻事”,他拿出所有积蓄,开始修缮祠堂。

    维修难度很大,先把要倒塌的部位重新加固,换上新瓦;为保持木柱原状,须挑选和原来一样大小的杉树木嵌接。为寻找这样的杉木,张清正跑到自留地里去找木料。村里知道后,村长特意批准他到村集体地里取木料。

    一年多来,张清正花了3万多元,都是他以前在新昌城里帮人拆房时攒下来的。张清正以打工为生,将一个儿子拉扯大。现在,儿子考入县里一所职高,父子俩仍挤在一间10多平方米大的“黑”屋子里。

    昨天记者来到张家,一把小小的“弹子锁”,两片薄薄的木门守着这个家,惟一电器是一盏电灯。屋角是一个大土灶,旁边堆满柴火,睡觉的地方是木格子般的薄木板床。

    “生活苦点不要紧,祖宗的东西要保护好!”张清正还是这句话。

    他妹妹说,要是张清正把这3万元省下来,完全可以造幢漂亮的房子了。

    有关部门将介入保护昨天,记者随新昌县文管会工作人员来到祠堂。这是一间二进二厢式的庭院,主屋的卷棚、横梁都保存完好,黑朱两种颜色依然鲜艳。文保人员说,这间主屋的台梁上,有荷花、荷叶同时出现的雕刻造型,在一般民居中很少见。

    另外,屋梁上8只牛腿雕刻精细,还有鹿、狮、龙等吉祥动物以及人物花鸟,屋外墙上还残留着一些简洁明快的壁画。

    村民说,以前祠堂中央的天井是一个大戏台,高1.5米,上面还有个凉亭,画着八仙过海的图案。一到正月,村里便会请人来唱戏。祠堂两侧厢房以前是私塾,雅张村的祖辈都在这里念书,后来私塾被改成了小学,附近几个村的孩子都到这里来识字。

    虽然张清正花了大力气修复部分厢房、补好漏雨的屋顶,但崭新的木料并未给破旧不堪的祠堂以很大的改观,反而显得有些刺眼。“老张你得注意点,以后这里的木雕千万不要上油漆,一上就失去文物价值了!”这个50岁的男人在一旁像个小学生似地专心听着。

    张家祠堂将何去何从?目前文管会正与雅张村商讨,准备由村委会出面对祠堂进行保护,文管会还考虑将祠堂列为县文物点,以加大保护力度。另外,还将奖励张清正3000元作为鼓励。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崔博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