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一律不得播出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通知称,近来一些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播出了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有违广播电视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一石激起千层浪,专家、音像制作人、网友对此褒贬不一,保护地方语言的口号再一次在很多媒体上响起。于是,本报对“杭州话在市民当中的使用情况”做了一个独立调查,发现杭州话在本地年轻人当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了,很多人就开始怀疑起这个问题——
正方:方言的消失是大势所趋
杭州话在杭州新一代人当中,有严重被淡化的迹象,现在很多杭州本地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熟悉他们的方言母语了,即使会讲,他的遣词造句与上一辈相比也是相去甚远。
诚然,语言没人用就会消失,语言的统一对于方便交流不可否认有很大的作用,但方言作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也应该有它存在的价值。杭州话的保护和普通话的推广是不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地方语言发展的最终趋势是不是枯竭直至消亡?杭州人是不是有义务和责任把杭州话保护起来?就这些问题,记者特地采访了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池昌海教授。
他认为,很多杭州人对杭州话抱有特殊的情感,对它的日渐衰微感慨万千完全是正常的,但也需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但如果没有科学理性的认识,就完全情绪化地将自己的方言看成“最文雅”、“最好听”的语言,就不合适了。
池昌海认为,语言发展的最终趋势还是归于统一。包括杭州话在内的汉民族任何一个方言,都是历史的遗留,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会逐渐地自然地消失,但这个消失的过程是漫长的,杭州人现在仍然可以在私人场合使用杭州话。
从世界方言发展史上看,世界发达国家的方言发展已经提供了足够的先例:早期的英美等国,原先无不方言众多,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基于某一代表方言的共同语成为全国通用语言(双语国家情形不同)。汉语方言林立不应被看作文化多样性的结果,而与地理、时代甚至经济落后有密切的关联。方言的自然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当然,鉴于现实,杭州话可以也一定会在相当长时间、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承。
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池昌海认为:推广普通话是非常必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并将“普通话”作为学校、广播电台、电视台等的“基本用语”。也就是说,在公众场合必须推广普通话。
但他也同样认为,在公众场合推广普通话与在一定人群、一定场合使用杭州话在理论上并不矛盾,也就是说推广普通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消灭方言,虽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一个重心的偏向问题。池昌海指出,保护杭州话应当是在一定人群范围内或通过一定载体来进行,而不应当把此理解为否定在公众场所推广普通话。他提出了保护杭州方言的一种有效形式,就是学习日本、美国等一些地方的做法,通过光盘刻录等方式将杭州话的语音保存在博物馆里。
他强调,不要把杭州话当作多么了不得的文化来承传。那不是一种可取的想法,也不是一个聪明的主意。
反方:阿六头说新闻也是杭州土特产
每天晚上近10点,在杭州电视台明珠频道有一档“阿六头说新闻”,其收视率是杭州其他新闻栏目平均收视率的3倍以上,在社会上影响非常巨大,其实新闻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的,这个节目的一个特点,就是主持人安峰用杭州方言的方式播报新闻。
说起“阿六头说新闻”,安峰特别自豪。他认为这种用方言形式说新闻能够贴近市民,显得亲近一些。特别是有些东西用普通话是很难表达出来的。但是他认为单纯用方言不能提高新闻节目的水平。同样是方言说新闻,苏州的“苏阿姨说新闻”就没有入选百家电视节目,因此,节目的成功卖点还在于新闻的选择上。
对于国家广电总局下发要求停播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这一通知,安峰认为这只是一个提倡普通话、规范用语的行为,保护地方方言不需要在境外译制片上下功夫,只要做好地方方言有特色的节目就行了。
安峰认为杭州话和普通话可以并存,现在普通话不是要保护,它已经处在强势的主流语言位置,而方言才是需要探讨的问题。“一个人能讲几种语言是最好的,普通话说得纯正一些,英语能对付日常交流,方言也要地道一些。为什么就不能并存呢?”他笑着说道。他觉得方言当中有很多金子,符合当地民俗风情的谚语、俚语都包含着智慧和哲理,没有方言的熏陶,会丢失本土文化的精髓,而且会与生长的故土有疏离感。毕竟,山水和语言都是我们热爱的家乡的一部分。
一些观众对于这档节目是否与《语言文字法》规定的“在公众场合(包括媒体)要说普通话”相违表示怀疑。在记者的调查当中,也有52%的反对者觉得杭州不止是杭州人的杭州,用杭州话主持节目让一部分人听不懂。面对这样的态度,安峰说如果把方言节目当成民间工艺品、特色产品,就很好理解了。这种节目在所有节目中所占篇幅很少。他打了一个比喻:普通话好比国有大中型企业,地方方言就像民营私营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占着主导地位,这也不妨碍民营私营企业有生存空间啊。“我们都在学外语,在一些公众场合说外语,但是也没提倡在公众场合说外语。应该说地方方言节目不妨碍普通话的发展。”
安峰认为说杭州话要选择适当的场合,媒体也应该把它的杭州话产品做得精致地道一些,就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它,热爱它。
关于杭州话的不完全调查
调查中有效问卷为100份,其中男性44人,占44%,女性56人,占56%。而调查者年龄的分布也非常广泛,从12岁开始每六年一层各占了一定比例。这些人中有杭州土生土长的,也有外地来杭的,他们的观点代表着众多杭州普通市民的看法。
杭州话在杭州人的生活中地位不倒
在调查中,外地人占了调查人数的48%。在问到“你会讲杭州话吗?”这个问题时,有8个人选择了“会”这一答案,占外地被调查者的15.4%,可见杭州话对于外地人来说,不是一件很快就能掌握的事情,并不能带来亲切的感觉。
不过91.6%的杭州人还是保持着说杭州话的习惯。在会讲杭州话的被调查者当中,75%的人在幼儿园时期便已经学会杭州话,16.7%的人在小学时学会,另外有8.3%的人在中学或踏入杭州工作以后才会流利地讲杭州话。而“杭州话的学习途径”,58.3%的人是从小在家里学到;33.3%的人从朋友同学的交往中习得;8.4%的人在社会上学到。看来,从小的耳濡目染是大部分人学会杭州话的主要方式。在不会讲杭州话的被调查者中,除了46.2%的人不愿意学杭州话外,53.6%的人是因为没有机会学。极其少的人是学了没有学会,所以,无论是不是外地人,不管对杭州话的感情如何,身处在杭州,就无法避开杭州话方言这个问题。
杭州话影响着私下的人际交往
41.7%会讲杭州话的被调查者称自己在家里和父母说杭州话比较多,其余58.3%的人则称和朋友同事聚会交流时说杭州话更多,没有人选择在学校这样的公共场合讲杭州话,看来杭州话的确已经成为了人们私下交流的工具。
对于“你和同学朋友一起交流用杭州话吗?”这个问题,被调查者中讲杭州话的人66.7%和朋友在一起经常使用杭州话,而33.%的人选择了“一般”,只有0.3%的人选择“基本不用”。68%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朋友同事用杭州话讨论自己感兴趣的事而自己不会杭州话,就不参与讨论,只有32%的人愿意用普通话加入讨论。可见杭州话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还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的。
普通话更重要,但杭州话不会消失
几乎所有的人认为普通话非常重要,其中80%的被调查者认为普通话比杭州话更重要,20%的人认为杭州话和普通话一样重要。在问及“如果你被要求不能说杭州话,你会怎样?”75%会说杭州话的人回答不让说就不说,而25%的人表示自己会私下和朋友同事说。看来普通话作为公认的流通语言,还是被人们自然地接受了。
但是几乎100%的调查者认为说杭州话是一个用语习惯的问题,目前的语言环境对杭州话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消失。44%的被调查者觉得有必要把杭州话保留下来,56%的人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几乎没有人表示杭州话没必要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