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交通协管员成了企业活体广告
www.zjol.com.cn  2004年10月2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早报讯 昨日清晨7点半,温州市桥儿头的十字路口上,4名身穿印有企业名称、打扮如宾馆侍应生的中年男子,引来了不少路人的观望。只见他们正在不停地吹哨子、打手势,提醒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遇红灯时耐心等候,绿灯时快速通行。他们便是由温州某集团出资招收的道路协管员。
  这种由企事业单位出资招收、交管部门使用交通协管员的模式,在国内属首创。
  企业出钱招人交管部门用人
  老陈今年46岁,温州市人,失业后一直赋闲在家。昨日是他第一次到道路口来上班。抱着好奇与激动的心情,老陈一大早起床,将衣服帽子整了好几次后,才急匆匆地赶到桥儿头路口。
  7点30分,正是一天当中的上班、上学高峰期。老陈从一开始站到路口起,便不停地吹哨、摇旗。趁着一个较长的红灯等候间隙,记者跟老陈聊了起来。他告诉记者,他们是一个星期前被温州市某集团招收为协管员的。来上岗前,他们参加了为期3天的道路交通知识短期培训。虽然身着红裤黄褂还有些不习惯,但丝毫不影响老陈的工作热情。“我们一天只工作4个小时,早晚两班。主要是协助民警管好交通秩序,劝说非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遵守交通秩序,并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劝阻。”老陈称,自己是没有权力站到马路中间去指挥交通的,他们的工作地点就是这个十字路口旁。
  正聊着,红灯转成了绿灯。老陈撇下记者,自顾自吹起了哨子,提醒司机快速通过路口。一旁的一位民警告诉记者,像老陈这样的交通协管员,现共有4位,全部是由温州市某集团招收并承担相应费用的。“我们只负责对他们的培训以及人员的使用权,但人还是那个集团的人,招聘以及其他产生的所有费用都是那个集团出的。”
  协管员上班要穿形象广告衫
  以前的交通协管员都是由政府部门统一招收,并由政府承担相应费用的。那么像某集团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为什么要出资招收这样一批对他们来说用不了的人呢?转到老陈的身后,记者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他们每个人的衣服后面都印着“温州某集团”的字样。简单地说,他们无形中成了该集团的活体广告。
  对此,温州市交巡警二大队大队长屠申明介绍,以前一些企事业单位对他们进行慰问时,常常会送来一些印有自己单位名称的遮阳伞等物品。“我们因此想到,如果能将这笔钱用在人的身上,既增加了他们这笔广告费用的使用效率,宣传他们自身的单位形象,又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一举两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试点如获成功有望全面推广
  在与屠申明的聊天中,记者还了解到,由于这些协管员全部是来自企业招聘的,那么企业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打形象广告。这就势必导致每个协管员的着装不能统一。那么,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文化衫参与到交通指挥当中,是否会影响执法的严肃性呢?
  对此,屠申明称,现在还在试点阶段,如果真的产生了这种问题,他们肯定会作出相应的改变。比方说,衣服统一,只是广告语不统一。不过他强调,之所以不让这批协管员像以往一样穿着保安制服,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他们的服务功能。“他们的工作就是在各个路口协助交巡警维护交通秩序,是服务性质的。遇到违章的事情,他们只能劝阻、制止,没有任何处罚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意要求他们的服装倾向于服务类行业的服装。就如你们所看到的,现在他们的服装跟宾馆的服务生是类似的。”
  温州市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认为,由企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招收协管员参与交通管理,是交通管理社会化的有益尝试。路口有了这批协管员,民警就可以更好地专心于路面的交通指挥,这对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里只是个试点,如果好,将向全市推广。”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通讯员 林旼 本报驻温州记者 胡丹文/摄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