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洋劳模的喜怒哀乐
www.zjol.com.cn  2004年11月1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巨化集团公司的1万多名职工,无人不知这个洋老头。因为他的敬业与执著,大伙儿尊敬他;因为他的平易与幽默,大伙儿亲切地叫他“老西”。
  
  这个洋老头,就是我省第一个洋劳模——俄罗斯籍的西特里维先生。11年前,60岁的西特里维先生作为俄罗斯的氟化工专家,首次来到中国,帮助我省最大的氟化工企业巨化集团公司进行技术攻关。他没想到,这一干就是十几年,还担任了巨化巨圣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西特里维先生来中国没多久,就和中国同事混熟了。同事们觉得叫他的全名太拗口,给他取了一个中文名——“老西”。
  
  别看“老西”平时乐呵呵的,一到岗位,严谨的态度让人敬畏。为讲解一个设备的构造,“老西”会花上几天时间,用纸和小金属片做出小模型,方便中方技术人员直观领会原理。有一次,在试生产的紧要关头,他发现一位员工操作不到位,立刻涨得满脸通红,怒目咆哮。对他来说,工作可是不能有半点马虎的。
  
  同事们称“老西”是来自国外的“拼命三郎”。前年,已70出头的“老西”因病到杭州动手术,正逢公司召开董事会。住在医院的“老西”不等伤口愈合,固执地要求出院。领导劝他多休息两天,可是第二天他就出人意料地出现在董事会上。“老西”说:“我喜欢工作胜过休息。”
  
  因为“老西”的平易与幽默,人人都愿意与他交朋友。小车司机方明说,他很会体贴人。出差途中休息时,会请司机抽烟,尽管他自己并不抽烟。方明“夸口”说,与“老西”相处七八年,与他交流都不用翻译了,凭借眼神和手势,他俩都能把对方的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
  
  10多年过去了,“老西”还不怎么会说中国话。对此,“老西”不好意思地说:“没想到会在浙江呆这么长时间,现在后悔也来不及罗。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不容易学呀!”
  
  乐观的“老西”也有悲伤的时候。已是深秋,笔者却发现“老西”办公室的衣架上挂着两顶太阳帽,其中一顶是女式的。翻译在一边小声提醒,千万别提那顶女帽,否则“老西”准会大哭一场。原来,“老西”的妻子今年初刚去世,“老西”把她的太阳帽留在办公室,紧紧依偎着他的草帽。
  
  “老西“曾先后获西湖友谊奖、中国国家友谊奖,取得了在华永久居留权。拿起那块闪闪发光的国家友谊奖章,他幽默地说:“我早就瞄准了中国的国家友谊奖,谁让你们一直叫我‘老西’呢!”与笔者临别之际,“老西”说:“中国人是最友善、最可信的朋友,中国是一个可亲的、美丽的国家,帮助中俄企业合作是我愿意做的事。”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施晓义 区报道组 杜一岳 郑小云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