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5日金华讯(记者 邵捷)
专家要到这里来开会,那些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就在开会的宾馆门口等待,想办法抢先认识专家,先把专家的成果抓到自己手上。
类似这样的情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常出现在浙江省各地,民营企业老板追科技星的消息,成为那个时代民营企业发展初期渴求技术的历史图景。
在金华参加第五届中国·金华工业科技洽谈会的两天,记者似乎穿行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之中。
历史重现:
11月14日晚7点,在五星大酒店举行“第三届海外博士金华行座谈会”,7点开始的会,却有一些企业家提前在酒店的大堂里等待,参会的海外博士这次有一些带来了项目,有一些可能只是来考察一下金华的环境,记者注意到,会上的认真听讲和会后与海外博士的套近乎,递名片中,民营企业家的热情很高……。
现实景象:
11月15日上午,在“康恩贝”的一个会议室里,中科院校所与金华科技园合作的座谈会开得异常紧凑热烈,康恩贝、绿源,还有一些名气不大的金华当地企业纷纷发言,把自己的发展战略和技术上的成就、苦恼,一股脑儿地与中科院的专家畅谈。技术人员与企业家,技术成果与产业化的距离,似乎近在咫尺。而这种距离,与当年的企业家盲目崇拜又不能同日而语。绿源是浙江省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该企业老板与中科院一个专家关于锂电池的对话,仿佛是两个技术专家的对话,以致于一个中科院专家很感慨地说,现在的情况与10年前已经非常不同,那时侯,很多民营企业家识字不多,今天,很多企业家本身就是硕士博士的出身,对技术成果已经有相当高的判断能力。
金华市政府从1999年开始,每年要举办一场独特的“科技大集”——中国·金华工业科技洽谈会。究其原因,其实是出于一个最简单的理由:大量的中小企业需要技术,而技术主要掌握在科研院所手里,要得到它,依靠企业单个与科研院所联系,一来中小型民营企业的信用不够,二来交易成本太高。由政府搭建一个科技成果与企业的见面会,以政府信用的支持,不单扩张了企业的信用,而且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
这种做法一直坚持到了今天,记者发现,一些好处开始慢慢体现出来,最为突出的好处是,金华与中科院的全面合作。由最初简单的项目合作到今天的全方位合作,2002年年底金华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共同建立了“中科院金华科技园”,以此为载体,两者的科技合作从不定期松散型走向定期、紧密型和长期合作。双方互派干部作为合作的协调人,中科院的杭文根同志还担任了市长助理。合作项目的效果不错,已经从中科院系统引进20多个项目,有些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目前,中科院及中科院系统已与金华共同建设了5个研发中心;同时,技术咨询和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也十分活跃。
在此次“工科会”上,除了科技之外,另外一个主题词汇是人才,一系列的人才招聘会正在召开。而金华对人才的热情程度,对那些曾在发达的大城市里遭遇冷遇的人来说,无疑会印象深刻。
记者旁白:
与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相比,金华的区位优势远远不如,可是,天道酬勤,金华的经济综合实力今年近年来稳步上扬,与金华制定的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其中记者感受最大的一点就是:目标集聚战略。没有像一些城市那样高声叫喊要发展高科技,而是在引进高科技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特别是适用技术去改造传统工业,引进技术时,目标集中,如集中引进龙头科研机构——中科院。通过龙头去带动,这种情景,有点像苏州产业链招商的做法。
相关稿件:袁隆平等六名科学家被聘为金华市政府科技顾问
相关专题:第四届金华“工科会”
了解更多浙江财经咨讯,欢迎进入浙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