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闻在20世纪60年代主编的《美学概论》静静地待在杭州的书店里,作为美学入门的必读作品,《美学概论》深远地影响了不少人的艺术理想。昨天,王朝闻静静地躺在北京,当日上午,300余人在北京八宝山参加了王朝闻遗体告别仪式。本月11日23时10分,王朝闻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6岁。
昨天上午9时半,离告别仪式还有半个多小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八宝山第一纪念室门前已经聚集了很多胸前佩戴白花的来宾,包括许多平常难得一见的老艺术家,他们都对王老先生的人品和艺术成就赞不绝口。
“王老在政治上保护了我,业务上培养了我,工作中重用了我。”美术理论家、《美术》杂志原副主编华夏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王朝闻对他的帮助。华夏告诉记者:“当时,王朝闻先生主编《美术》杂志,把我从武汉调来,让我承担编辑部主任一职,具体负责编辑等业务工作。工作中,他敏锐而果断,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文艺方向。”
在华夏眼里,王朝闻是一个智慧而勤奋的学者,他对于很多艺术现象的研究都很独到。26岁时,王朝闻取“朝闻道,夕死可以”之意改了名,从此研究工作完全融入到了他的生活中。华夏告诉记者:“‘文革’期间,王老被人往批判台上拖,他却一直回头看,研究起了脚印在地上所留下的轨迹;上厕所时,他又会对墙上斑驳的水渍感兴趣……”
对此,美术理论家邓福星深有同感。作为王朝闻先生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邓福星告诉记者,他曾协助老师从1983年开始编撰《中国美术史》,这一编,就是17年,和老师可以说是情同父子。他回忆说:“王老指导学生,注重让学生掌握方法,看中学生的独创性,讲求‘和而不同’。他的文章非常通俗、平易,不仅仅是给学者看的,大众都可以读懂。”
作为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王朝闻在生活中则是非常平易近人的,用华夏的话说,就是“人情味很浓”。他颇为动情地告诉记者:“他和青年人非常合得来,常和我们编辑部的小伙子谈谈家长里短。”
简历
1909年4月生于四川合江。1927年开始,先后在私立成都艺专、岷江大学、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抗战爆发后,从事抗日救亡活动。20世纪40年代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任教。
20世纪60年代以来创作了一批影响广泛的雕塑作品:《鲁迅》、《民兵》、《刘胡兰》、《毛泽东选集》封面浮雕等;出版了《新艺术创作论》、《论凤姐》、《审美谈》等20多部理论著作。历任《美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