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短发,一脸自信的微笑,构成了一幅坚韧、不服输的轮廓。她,就是张玉兰———湖州蓝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创办人。
曾经的日子无比精彩 看到张玉兰的时候,很难把她的年龄和本人联系起来,今年44岁的她,比同龄人显得年轻,不论是举手投足,还是言语谈吐间都透着一股干练与从容,惟一能泄露她那段艰难岁月的,是那双略带沧桑的眼睛,也让我们读出了她的坚毅。
或许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平凡的女子曾经被无数光环所笼罩。1977年,张玉兰进入湖州永昌绸厂。1989年,她凭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脱颖而出,曾被评为全国劳模,并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还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之后,张玉兰到浙江管理学院学习二年,回厂后担任工会主席,人事科长、副厂长。1998年,她作为市青年干部派到上海挂职锻炼。幸运之星是如此眷顾着她。她也暗暗下决心,要为绸厂散发自己所有的光和热。26年了,她这样做了,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心爱的岗位。
42岁内退备感人生迷茫 就在张玉兰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场变故改写了她的人生。2002年10月,企业改制了,42岁的她被要求内退回家。“当时真的很想不通”。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张玉兰这样说道。摸着自己熟悉的桌椅,她的心里像翻了五味瓶,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在这里批文办公;看着厂里那一排排整齐的机器,她似乎听到了那欢快的机器声,那么悦耳,让人如此安心;还有那些朝夕相处了这么多年的姐妹们,那绕着的丝线也在她和工厂间结下了深厚的结。她已经把厂当成了自己的家,而如今,她就这样要离开这个“家”了,用她的话来说,甚至有点“灰头土脸”,而让张玉兰更难以接受的是,像她这样不上不下的年龄很难再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当时儿子已经上大学了。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张玉兰彷徨了,迷惘了,感觉整个天都成了灰色,她该何去何从……
二次创业从扫厕所开始 原想着自己是劳模,又有那么一串优秀的业绩,要求政府给她安排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于是从湖州市政府到劳动局,从劳动局到市政府,张玉兰记不清自己跑了几趟,可是一句“自己想办法”把她所有的幻想都击碎了。后来湖州市劳动保障局领导的一句话点醒了她,湖州现在缺乏家政服务业,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管理优势办个家政公司,最主要的是家政公司所需要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一双手。求人不如求己。张玉兰的蓝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就这样被“逼”出来了。
“市里的领导还是很支持我的,给了很多的帮助。”张玉兰不无感激地说。办家政需要注册资金10万元,2003年9月,她向市总工会借了3万元,再向亲友借了7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蓝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职工大都是张玉兰原来在绸厂的姐妹,大家有的是彼此的信任,靠的是一股苦劲在拼,张玉兰就这样带着这帮姐妹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2003年10月,海关大楼落成。张玉兰兴冲冲地去联系,但对方只需要一名保洁工,可张玉兰以诚意打动海关,把4个经济民警、两名保洁工全部让给了张玉兰。当时,张玉兰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是他们的第一笔生意,对公司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啊。但是接下来的工作也是不轻松的。海关大楼有6000平方米,属于半军事化管理单位,卫生要求非常严。早上6点,张玉兰就来到了海关大楼,她以身作则,带着工人们开始了第一次“开荒”。赤着脚,跪在地上,用单面刀片,一级一级地把污物刮清爽,汗水顺着脸颊滚落在了地板上,晚上6点,她拖着疲倦的身躯慢慢挪回家,那手脚似乎早已不是自己的了。一次,张玉兰正在刮洗厕所,被原厂里的一位工人发现了,对方吃惊地问她:“张厂长,你在此干啥呀?”张玉兰红着脸说:“我干家政了。”
“当时的那种感觉我永远也忘不了,太难受了”,回想那次窘境,张玉兰一张笑脸突然变得很严肃。
海关大楼的保洁工作顺利完成后,张玉兰累得在床上睡了3天。尽管如此,张玉兰终于释怀地笑了,因为心里是如此快乐着。
坚持着,明天会更好
蓝蓝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服务得到了肯定。如今,张玉兰的蓝蓝家政已有40名员工了,其中三分之一是自己以前单位的下岗失业姐妹。公司现在已经与湖州移动、市政府、湖州中学、气象局等几个单位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关系。
“家政这份工作很辛苦,周末的时候,我也经常会和大家一起工作,不过,再苦再累,我也会坚持着……”话语间,已是“老板”的张玉兰还是那一张自信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