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滑少年在校园的跑道上驰骋,矫健的身影散发着青春活力———在杭州采荷实验学校,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颇具特色的校本课程“轮滑运动”正初具雏形。
学生酷爱轮滑运动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如何提高课程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如今,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是不少学校的工作重点。
1999年,杭州采荷实验学校建立之初,校长何志英就开始寻找校本课程的立足点。她的观点是:课堂与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校本课程就要适合学生,体现学生的最爱。
当年,学校在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轮滑运动”受喜爱的比例最高,因为它不仅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反应能力,而且很时尚,正是年轻人的最爱。
当时,广州市晓港湾小学、广雅小学以及云浮市的三所小学,已经将轮滑作为学校的传统项目。
何志英校长决定,组织学生专门开设轮滑课程。让孩子们人人参加,快乐地滑起来。
轮滑运动成为校本课程
杭州采荷实验学校2002年正式组建轮滑队,一开始只有几十个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这一年他们参加了杭州江干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入场式的比赛,轮滑队伍一进场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得到大会一致赞赏,取得入场式评比最高得分。
学生和教练们的信心高涨起来,接着又不断有学生加入轮滑队,学校也相应开设了更多的轮滑兴趣活动课。然后,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始思考开发《轮滑运动》校本课程。
“轮滑只是玩玩吗?”学校对《轮滑运动》校本课程有自己的概念界定,开发校本课程,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期课程开发模式,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多层次满足学生需求。
学校的思路是,让《轮滑运动》立足学校特色,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建立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养成具有一定耐挫力、独立性,奋发向上,敢于竞争的良好人格,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新校园为轮滑设计 有着几十年丰富教育经验的何校长知道,学生有兴趣参与的活动,一定要给予支持和指导;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
两年下来,学校轮滑队的学生数量一直在增加,如今已经有400多人会玩轮滑,100多人坚持每天训练。
杭州采荷实验学校成立5年,已经有学生近1500人。11月28日学校还将举行隆重的新校区建成仪式,新校园占地25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并建立了专门的轮滑运动场地和轮滑跑道。
如今,在省体育局和武警利群轮滑队的支持下,学校教师正在进行轮滑运动的技能培训,《轮滑运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了时间表:从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这期间学校要继续发展壮大轮滑兴趣小组,申报轮滑运动定点学校,再向国家体育总局申报国家级轮滑训练基地、编写《轮滑运动》教材,直至向全国推广。
青春运动概念延伸 据悉,在轮滑运动的基础上,杭州采荷实验学校还将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接纳所有喜欢运动的青少年。学校有250米塑胶田径场,按照国际比赛标准建造的250米轮滑速滑道,700多平方米的轮滑训练场,还有包括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的室内活动馆,篮球场、排球场、健身房、形体训练房等,具备了一定的硬件条件。
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家长的肯定,社会的承认。学校遵循“尚德、善学、健体、强能”的校训,拓宽体育项目,现已开设了轮滑、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围棋、象棋等训练项目。
何志英校长说,体育俱乐部以学校为主要体育活动场所,以居民为对象(包括学生),利用学校设施开展体育活动,成为学区体育活动的主要阵地,培养青少年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挖掘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据悉,即将成立的俱乐部是公益性的,广泛吸纳学生和市民,利用每天晚上、节假日和双休日时间,保证俱乐部会员每周活动3次以上。
俱乐部最后的目标是,每年吸纳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少于2000人;活动规模不少于20万人次;单项活动规模人数不少于1000人;活动规模不少于10万人次。
“21世纪的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更需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体魄,以及多方面的技能。”何志英校长说。学生们个个青春洋溢,散发着中学生特有的朝气,一个青春活力的校园正展示在人们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