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为打工者撑好保护伞
www.zjol.com.cn  2004年11月2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image

    在劳动仲裁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15年;他的“加减法”调解绝招使他主持的调解工作,最后都能顺利达成协议。至今为止,他的人生履历上仍然保持了两个“纪录”:一个是在温州市劳动仲裁岗位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干部;一个是局里有一次竞聘仲裁科科长职位时,竟然出现了无人和他竞争的场面。同事们都说,“老黄太出色了,这个岗位非他莫属。”
    
    去“简”就“繁”乐做“中间人”

    老黄,1.65米的个子,第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以憨厚善良老实的感觉,黝黑的脸上刻下了岁月风雨留下的印痕。行伍出身的老黄1989年进入苍南县劳动局,在劳动仲裁领域一干就是15年。“我对他的评价就是八个字,实在肯干,心地善良!”说起老黄,一起工作了15年的同事老陈这样评价。

    在苍南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仲裁监察科与苍南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一套人马一共只有区区3人———老黄、老陈和小李。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调解处理或者仲裁全县的劳动争议案件,今年以来就妥善处理了近百起争议案件。

    “劳动仲裁是最苦最累最麻烦的工作。”在劳动部门工作过的人,对此体会最深,因此都有些避之不及。可是这些对于老黄来说,却有着不同的理解。“组织安排我干什么,我就认真地去干。不论什么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总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做好,这是我天生的性格。”

    老黄他们每天面对的都是那些正遭受劳动纠纷困扰的外来打工者。老黄说,有时候一大早上班,办公室门口就等了好几拨人,有些还是从偏远的乡镇坐车赶过来的,最多的一天要接待十几批来访者。除了上门投诉的,老黄他们还要处理大量的来电来信。在老黄看来,这些还不是最难的,“调解工作必须让打工者和企业主双方都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才是最麻烦最艰难的。”

    据了解,在黄招龙近年来处理的案件中,95%都是调解成功的,仅有极少数案件因双方坚持不下而进入仲裁程序。作为具有准司法性质的劳动仲裁部门,为何要尽量放弃按法律规定进行的仲裁而花这么大力气进行调解呢?老黄道出了这其中的缘由:选择调解虽然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但是对于调解双方都是省钱、省心、省力的好事。

    据老黄介绍,如果一桩案子,从工伤认定开始,如有一方当事人不服的话,则要经过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上诉等环节,终审判决后才开始进入仲裁,对仲裁不服,还要通过两审法院。当这一切完成之后,时间可能已经过了两年了。这时候劳动纠纷案就算法院判决了,最终的执行也许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因此在面对一件件接踵而来的案子,在“简”与“繁”的选择面前,老黄选择了后者。

    “加减法”调解绝招

    “要让老板们心甘情愿地把钱从腰包里掏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说起一干就是15年的工作,老黄津津乐道。他说,只要是他主持的调解工作,最后都能达成协议。他的“绝招”是:在调解时,不停地跟两头做工作,一头加一点,一头减一点,慢慢地双方可以接受的数额基本接近了,这时候才把双方叫到一起来面对面调解,这样的成功率就非常高。近三年来,老黄亲自负责处理各类案件100多件,指导办案270多件,接待来信来访4000多人次,从未有过处理不当而引起矛盾激化。

    2003年的10月,老黄的办公室来了一位右手臂被印刷机压断的工人,这名周姓的工人在向企业主索赔过程中,已将赔偿额降到了8万元,但老板不愿再多出一分钱,谈判由此陷入僵局,周某无奈之下申请仲裁,希望老黄能帮助他讨回应得的工伤赔偿。一次,两次,三次……在老黄的调解下,企业主无话可说,最后决定给予周某一次性赔偿金额17.2万元。这一结果对于周某来说,实在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老黄说,如果按照仲裁的话,到时候说不定老板还不服,这个问题就难了。

    有一次,一个19岁的小伙子黄某因工伤断了手指,索赔过程中老板态度强硬。老黄为此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做调解工作,终于为黄某拿到了6.8万元的赔偿。黄某的家人为了表示感谢,一定要请老黄吃饭,请了十几次,老黄一次也没有答应。他说,打工者太不容易了,一顿饭两三百块钱,对于他们也不是一笔小数字。“老黄真是个好人。他对人亲切,又很公正。”至今为止,说起老黄,小伙子还是很感激。

  两项“纪录”至今无人破在 

  老黄的办公室抽屉里,锁着30多张荣誉证书和奖状:今年5月份被评为“温州市十佳公务员”、连续3年的“县级先进工作者”、连续10年的劳动系统优秀公务员、2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次市级劳动仲裁先进工作者。他所负责的科室也连续4年被评为市级先进,两次省级先进。杨昌栈局长说,老黄虽然做的事情很普通平凡,但是15年坚持下来很不容易。他的工作、生活作风以及为人,在全局上下没有一个人说二话的。他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劳动模范,是大家钦佩的老大哥。如果有人工作懒散,旁边的人就会提醒一句,“比比老黄看!”

    现在,老黄在担任仲裁科科长的人生履历上,仍然保持了两个“纪录”:一个是在温州市劳动仲裁岗位上工作时间最长的干部———15年;一个是有一次,局里竞聘仲裁科科长职位时,竟然无人和他竞争。同事们都说,“老黄太出色了,仲裁科长非他莫属。”

    老黄说,“我不知道在这个位置上还能呆多久,但是只要在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就继续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对我的培养,不辜负人民的期盼!如果哪一天来了接班人,我相信他比我干得更好!”
    
个人档案
    黄招龙:苍南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仲裁、监察科科长,苍南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1954年出生在苍南县莒溪镇青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89年进入县劳动局仲裁科工作至今
    感言:每当处理好一个案件,心里感到莫大的宽慰,看到打工者拿到自己该拿的钱,自己确实很高兴
    自我评价:生活上知足长乐,工作上尽职尽责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