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浙江制造新空间
www.zjol.com.cn  2004年11月2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1万个就业岗位,1万个人的住宿外包,你算算,这么多钱够我们农民赚几辈子……”50多岁的舟山普陀区六横岛龙山村党总支书记王守苏,说起中国远洋集团在这里兴建的中国最大的船舶修造基地,显得异常激动。
  
  被改变的不仅仅是老王和龙山村村民的命运。伴随着今年6月“中远”投资25亿元的项目在这个东海小岛落户,浙江的制造产业在中国乃至东北亚船舶工业的布局中又争得了一席之地。
  
  金秋十月,当我们渡海驱车穿梭在浙江6500公里的海岸线上,当我们目睹一个个“巨无霸”级的能源、石化、冶金、船舶工业群的崛起,当我们聆听沿海人民描绘临港大工业带来的美好蓝图时,最深切的感受是:浙江制造,正开始跃入一个全新的“海洋世纪”。
  
  新优势、新思路、新空间——破解传统制造的“成长烦恼”
  
  以轻纺加工业为主的浙江制造业,一直为资源要素的制约、机制先发优势的消退而“烦恼”,而当它拥抱大海时,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酣畅淋漓。
  
  依托港口,拥抱大海,浙江制造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中,在对内对外开放中,拥有了新的比较优势。10月26日,北仑港畔,由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等投资、每小时出纸54公里的世界纸幅最宽、速度最快的白板纸生产线正式竣工。指着离厂区仅1.5公里的港口深水岸线,外方代表说:这个总投资100多亿元的项目,一期投产后,1小时要用9万千瓦时电、250吨蒸汽,1天要用2000吨煤,1年要用废纸原料上百万吨,不依靠大吨位货轮的运载,运输成本根本无法承受。
  
  正如他所描述的,石化、造纸、建材、能源等工业大进大出、外向度高,具有深水岸线资源的港口地带是其理想的投资之地,而浙江沿海能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建10万吨级泊位有上百个。雄心勃勃的金光集团还将在宁波继续绘制其“纸业帝国”——投资一个年产30万吨工业牛皮纸项目、一个年产60万吨的原料项目……“金光”的白板纸只是宁波投产的第一个“百亿工程”项目,仅仅在北仑区的海岸边,如火如荼兴建的还有宝新不锈钢三期、外资大型石化工程等6个百亿项目,曾经荒凉的海滩如今已是桩机林立、厂房成群。
  
  依托港口,拥抱大海,打开了沿海地区在区域经济竞争和发展中的全新思路。9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物流论坛上,舟山市海洋经济领导小组组长、市长郭剑彪侃侃而谈:以港兴城、以港兴国是世界许多地区工业化的成功经验,荷兰的鹿特丹、日本的横滨—东京湾产业带莫不如此。发展临港工业,让舟山跳出了“海岛工业”的束缚——看到的不再只是海岛交通不便、要素成本高的制约因素,而是发展大运量经济的优势,工业结构随之实现了船舶工业和大宗货物加工业的突破。
  
  10月31日,在普陀鲁家峙岛上,我们看到舟山第一艘900标箱的集装箱船在扬帆船舶集团正式下水,即将出口德国。要知道,这艘船的价钱抵得上以往建造的2到3艘散装船,下一步,这里还将建造浙江第一艘2600标箱的出口集装箱船。在定海老塘山码头旁,我们看到,今年刚刚投产的舟山第一个大宗货物加工企业——海油脂工业公司,每天源源不断地把港口输入的数千吨大豆加工成初级食用油,再通过货轮供给“金龙鱼”、“大满贯”等著名企业,而以往舟山仅仅是一个港口货物转运的“过路财神”。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一度处在浙江经济方阵末尾的舟山,经济增速首次跃居全省第一。
  
  依托港口,拥抱大海,开启了浙江的轻纺加工制造业向上游产业链重化工业升级的新空间,开拓了民营资本投资的新渠道。10月14日,我们沿跨海大桥进入宁波大榭岛,由东北部驱车南行,环岛分布着一个个投资数亿乃至数十亿元的重化企业:烟台万华年产16万吨MDI项目,三菱化学年产60万吨PTA项目……这些产品读来拗口,但和人们的生活却密不可分:MDI是皮革、皮鞋制造的重要原料,PTA则是纺织工业的上游主要原料,这两种产品长期依赖进口。可以想见,这些正在建设的重化工业投产后将对素有轻纺大省、塑料大省、医药化工大省之称的浙江产生巨大的支撑作用。
  
  10月17日,驶往舟山的轮渡从宁波白峰码头出发不久,我们就看到左方的内神马岛上船台林立,正在焊接的船舶一字排开。宁波市经贸委一位同志说:“这是由民营企业宁波‘恒富船业’投建的浙江目前最大的10万吨级船坞。从4年前开始宁波就鼓动船厂老板郑先富扩大投资,他不为所动。眼下全球造船业加速向后起工业化国家转移,海运业又持续走旺,今年他接连投资上马了这个2亿元的项目,以及1个8万吨级的船坞、1个1.5万吨级的船台。”
  
  依托港口,拥抱大海,在台州玉环、三门,温州乐清,宁波象山、镇海,装机容量巨大的火电、核电、天然气发电工程已经或即将启动,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能源基地正在形成……
  
  统筹布局科学发展——港工业必须要迈的“门槛”
  
  在六横岛上,中远船务舟山分公司常务副总老李在夸赞工程的进展、六横独特区位优势的同时,也透露出“个人的烦恼”:大船越修越多,跟船的“老外”也越来越多,日、韩等国的船舶运输企业乃至世界著名的马士基公司都派来了船东级的大人物前来考察,这小岛上宾馆还马马虎虎,可西餐根本吃不上,实在太“馋”只好渡海去宁波解决。另外,他还盼着拟议中的大陆引水工程快点上马,因为修船先得洗船,为保护船体还必须用淡水,1艘船起码50吨水,还有配套工业要跟上……
  
  沿海一圈跑下来,我们品出了老李话里的意思:临港工业的发展,不是摆布几个大项目那么简单,统筹二、三产业,统筹区域资源布局,统筹轻、重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浙江制造在迈向“海洋世纪”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弥补的“短腿”。
  
  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临港的现代制造业必须依靠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另一方面,现代制造业主要的利润都在流通服务环节上。打个比方,国外大车商造车能赚的钱越来越少,与车相关的技术设计、维修服务、信息咨询才是他们的“利润奶牛”。
  
  打组合拳,形成二、三产业的联动发展,开始成为沿海地区的战略选择。10月10日至11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加快发展服务业大会,提出了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重要贸易口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会展经济,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等突破性的意见和举措。
  
  再说统筹区域布局的问题。10月份,我们在沿海采访时,还意外地听说了好几个重化工业项目“下马”的事,有的还是上了早年地方政府报告的。问起来,当地政府官员并不着急,而是强调:沿海特别是海岛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有的项目还必须考虑符合全国全省的发展规划,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虑,“下马”是正常的。科学发展观的逐步树立令人欣喜,不过大家也谈到:像老李提到的有些资源约束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也早在规划之中,应当尽量加快统筹决策和建设进度。
  
  统筹轻、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也是我们此行的深刻体会。10月下旬,在扬帆集团采访时,船厂的人告诉我们,一艘出口的货轮刚刚试航3天回来,想不到船没出问题,国产的航标灯却统统失灵了。他还说,现在造大船,主机已经依赖进口了,小配件再跟不上,我们就真成了“加工车间”了。这不能不令人深思,船舶等临港重化工业同时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机械装备工业、配套的轻工产业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或许,在临港工业的带动下,提升整体产业水平,才是浙江制造跃入“海洋世纪”真正的题中之义。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管哲晖 周智敏 沈良中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