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中考改革激起冲击波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0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宁波市北仑区率先推出的中考改革中,高中招生先看综合素质测评等第,再看考分的举措意味着什么?随之而来的全省改革最终会取消中考吗?它带给杭州的冲击有多大?
  
  赞成派VS质疑派

  赞成派:有利于给学生减负

  “我儿子如果迟出生两年该多好!”王女士的儿子目前正在市区某中学读初三,明年就要参加中考。她说,儿子读初三以后,整天被各种各样的考试、作业包围着,每晚都要做作业到11点多才可以睡觉,结果脾气变得越来越差,经常处于一种恐惧、压抑、暴躁的状态。

  中考改革,意味着给学生减负,这是许多赞成者普遍持有的观点。他们希望通过这项改革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重享快乐的少年时光。

  质疑派:一次考试变成了无数次考试

  杭州市民李先生认为,教育是社会的反映,整个社会人才观、就业观等等没有改变,先变教育,恐怕行不通。如果一味弱化中考甚至取消中考,那么高考怎么办?孩子的就业怎么办?这些都还是放在整个社会的大体系下展开的。

  退休干部楼先生认为,考试虽然造成残酷的竞争,但学会竞争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学习期间的竞争,会提高孩子走上社会后参与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杭州市民毛女士说,这也许意味着“竞争前移”,毕业考或其他能力测试都会成为另一个中考考场,只是把一次的压力分到了平时。而且,中考相对比平时的这些考试更加严格、公平,如果注重平时成绩,那么怎么保证公平?

  采荷中学严国忠校长认为,这些改革的方向很好,但是,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毕竟考试比较硬,而评定比较软,而且每个学校的生源不一样,学生表现不一样,班级和班级之间也有差别。有的学生在这个班级是差生,到了别的班级可能就是优生了。老师也很难把握。
  
  各方说法

  小学:可以大胆开发校本课程

  特级教师、滨江一小常务副校长黄凤英说,小学已经取消了升学考试,所以中考改革对小学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中考改革有利于新课改的实行,改变小学教师以前那种只注重灌输知识的错误认识,而更加注重实践、生活,培养学生兴趣。

  “像小学阶段意识培养非常重要,比如学生的探究意识、审美意识。这个时候,学校校本教材、校本课程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黄凤英说,“可以适当减轻基础知识教育,教会学生一些方式、方法后增加时间去引导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比如艺术、科学等方面。”

  中学: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小学取消升学考试,大学入学率越来越高,焦点集中在了中考。中考改革,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学。采荷中学严校长认为,新的中考改革注重平时表现而弱化升学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放权给学校,让学校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发挥一些学校特色,对国家教材、地方教材的不足做一些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但是,现在的改革,毕竟还有学业考试等测评在,所以许多学校都不敢放手,有的学校甚至把综合素质教育装门面。老百姓还是看你学校的升学率。

  书店:教辅书暂时不会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新华书店60%左右的利润来自学校课本教材和教辅教材。如果中考改革后,许多学校慢慢减轻学生考试负担,一些诸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相配套的辅助教材将会受到影响。但是,按照现在的改革情况,还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该人士表示,在书店的学校采购一块还没有全部市场化、在学业考试等测评还没有取消之前,书店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民办教育:有利于发挥个性化教育特色

  多年从事民办教育的张副校长说,取消中考应该对所有的学校都是一种利好消息。像公立学校掌握着国家强势教育资源,他们让学生去适应学校的普及教育、规范化教育,而民办教育尤其是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民办学校则是进行小班化、个性化教育,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异教育,这也是民办教育吸引人的地方。如果取消中考,而注重平时测评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话,对于民办教育来说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能保证每个学生成材,有利于发挥学校个性化教育特色。

  老师:对自身要求越来越高

  改革后,学生平时表现也作为升学的一项指标,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显然,这对老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采荷中学严校长说,像素质教育一块,学生要提高,那么老师肯定也要提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老师都不知道,那还怎么搞教学。

  所以,今后的老师,包括师范教育,应该注重对老师素质教育的培养,除了要在某方面获得专业知识外,还要知识渊博,什么都要懂一点,而且,今后的老师自学能力一定要强,要对新鲜事物有足够的敏感度。严校长说。而杭州某中学的老师认为,老师自身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这种改革,老师更多的时候要充当学生的角色。

  家长:最好不要再择校

  为了给子女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少父母不惜花费成千上万元为孩子择校、择班。如果中考改革后将优质高中指标均匀分配给各校,那么择校的初中生将面临极大的冲击。“中考改革后,择校最好也能取消”。在杭州朝晖路一餐馆里,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得知这个消息后显得非常高兴。“其实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个好学校呢?如果今后大家都不能随便择校,家长也不用操那么多心了。”她认为,当择校成为一种风气以后,容易在家长中形成攀比思想,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似乎不择校,就对不起孩子。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 任斌 劳国强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