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新媒体迷宫让大家晕了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0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晚,以“迷宫”为主题的中国新媒体艺术节在一个像“迷宫”的地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举行,校区内四处摆放着的影像艺术作品让人如同进了迷宫一般。虽然此次活动是向社会开放的,但似乎更像是艺术圈内的一场盛宴。

  据了解,在昨天的影像艺术作品展示以后,今明两天,还有与艺术节相关的动画和录像短片的观摩活动继续在美院进行。
  
  张先生晕了

  昨天的“迷宫”里,最多的还是背着包、穿着牛仔裤的美院学生,和记者结伴而行的张先生大概是少数几位非美院参观者,不过他是搞设计的,多少也和艺术沾点边。但张先生在记者面前并没有体现出更强的“理解力”——他看晕了。

  在名为《1+1》的行为艺术前,张先生停住了脚步。透过全透明的玻璃墙,我们能看到每一层楼中都有人在走动。其中一个人一边在气球上画画,一边从楼上走下来,他把气球交到另一个人手中,那个人拿起枪把气球射破。围观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和张先生一样流露出迷茫和不解的表情。为了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张先生向那位拿枪射气球的表演者询问,但表演者的回答令他大为失望,表演者说他不知道他在表演什么,“我只是被人叫来做这件事的。”

  好不容易找到了作品的作者,这位年轻的美院学生告诉张先生,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作品要表达的意象就是“搞不明白是什么”,整个展览的主题是“迷宫”,作品要达到的效果也是如此。如此“玄妙”的回答让张先生晕了。
  
  书法也先锋

  一听到“新媒体艺术”,总是让人和影像装置联系在一起。昨晚,张先生在排满了录像装置的校园“迷宫”里发现了一个“老古董”——洋片。河坊街上那个穿着马褂的“拉洋片”老艺人居然也成了新媒体艺术节的主角之一。里三层外三层的参观者把老艺人围在当中,看多了新技术文化的学生们对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拉洋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是新旧媒体艺术的交融”,老艺人指着对面的录像装置说,“别看这些现在是新媒体艺术,过了几年也就成旧媒体艺术了。无论是新还是旧,都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反映。”

  有着更悠久历史的书法也成了新媒体艺术的一部分。昨天,著名书法家王冬龄即兴用白色颜料在教学楼的玻璃墙上进行书法表演,一大群参观者透过玻璃,从背面清楚地欣赏书法家运笔的过程。或许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比较熟悉,所以相对于那些显得晦涩难懂、让人不知所以然的影像作品更能引起参观者的兴趣。
  
  大家都晕了

  吴少君是美院学绘画的一位大四学生,虽然她是圈内人,但她腼腆地表示,很多东西她也看不明白。她说,尽管她经常接触新媒体艺术作品,但能看懂的还是少数,有些作品会让自己有一些感触,但未必能说出道道来。对于“影像艺术在上海的受众比较多”的说法,她认为:“因为他们接触得多。看得多了,自然也就能明白一二分。”

  据了解,有不少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影像艺术家也曾在杭州举办过影像艺术展,但这一艺术形式还是“非主流”的,大众对它们也普遍缺乏认识。

  走出“迷宫”,张先生一声长叹:“那些摄影作品还有点意思,其他例如录像作品、行为艺术都看不太明白。”

  当记者问他,以后还会不会再来观看影像艺术展时,他笑言:“有机会还是会看的。但内心里觉得和它们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马良/文 吴新燕/摄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