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考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家在天台县的徐俊,日前在浙江省征兵体检站参加征兵体检。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征兵体检后,他的身体各项指标均符合征兵要求,不久将实现自己穿上军装的梦想,驰骋在绿色的军营里,同时完成父母的心愿。
从小特别喜欢绿军装
1985年4月,徐俊出生在天台县人民医院。4月的阳光还夹杂着丝丝春寒,小徐俊穿的衣服不够多,在云南省军区某团任作训股长的父亲徐森淼生怕小徐俊受冻着凉,便把自己身上穿的军装脱下来包裹着徐俊幼小的身体。小徐俊睁开大大的眼睛,看着自己身上的军装和可亲的父亲。他父亲徐森淼谈起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小徐俊渐渐地长大,活泼可爱的他从小特别喜欢绿军装,喜欢军人,向往绿色的军营。可是小时候他穿的服装并不是真正的军装。父亲在他2岁的时候就转业回家,军营便成为他神圣又庄严的向往,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穿上合适的军装,做一名合格的军人。
小徐俊在学校里品学兼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2001年9月,16岁的他被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学习临床医学中等专业,2004年9月考入本科,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在大学校园里,学生军训又激发了徐俊从军的梦想。近一个月的学生军事训练,使他更加渴望军营生活。立正、稍息、齐步走、跑步走、正步走,体现着军人生活全过程的学生军训,使他对军营生活更加热爱。徐俊说,白天参加军训后,晚上躺在床上想着美妙的军营生活,有时梦见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训练在绿茵场上。当他把梦想告诉同学们后,同学们也鼓励他去参军。
短暂的学生军训结束后,徐俊利用双休日来到了学院武装部,了解大学生参军的详细情况,得到了学院武装部的充分肯定。作为一名大学生,既可以在学院里参军入伍,也可以回家乡参军应征,徐俊得到这个消息后,心里非常高兴。10月10日,徐俊把自己想参军的心愿打电话告诉父亲徐森淼,得到了父亲的积极支持。徐俊决定回家乡天台县参加征兵体检。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徐俊在学院老师、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下,办妥了保留学籍、退伍后复学手续和户口迁移手续。与学院老师、同学们进行简短的告别后,他带着行囊匆匆赶回天台老家。他父亲也马不停蹄地在徐俊原户口所在地的赤城街道武装部,为儿子补办目测初检的有关手续。
自10月14日赤城街道目测初检开始,徐俊父亲就在焦急地等待着儿子早日来到目测初检站,生怕贻误体检时机。10月17日下午,当赤城街道最后一天目测初检时,徐俊来到了初检站,他顾不上休息就参加了目测初检,顺利地检完各科,主动向赤城街道武装部递交了入伍申请和学校的相关证明,徐俊被推荐为预征对象参加天台县征兵体检,被确定为体检合格青年。
家庭教诲激励他投笔从戎
谈起弃学从戎,徐俊开口就说,是军人爷爷和军人父亲的深刻教诲,让我立志走上从军之路。
的确,徐俊是在爷爷与父亲的影响下,选择了参军,矢志报国的。翻开徐俊的家庭履历,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在他家里闪闪发光。1950年,他爷爷徐世助带着保卫祖国的心愿,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温州军分区某边防部队守备连任指导员,一干就是14年,他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军营,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1963年爷爷转业回家乡,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徐俊说:“爷爷的军旅生涯,不仅影响父亲投笔从戎,更影响着我参军保边疆的积极性,爷爷经常给我讲起军旅美好的生活,讲部队大家庭里的艰辛与喜悦,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父亲的教育更加使我坚定参军的信念。”
1976年冬天,徐俊的父亲徐森淼穿上军装,踏上了去上海的列车,实现了军旅的梦想。他从上海到云南,任云南省军区某团作训股长,为云南省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直到1986年转业回家。
徐俊说:“自从懂事后,爷爷与父亲谈起军旅生活,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爷爷与父亲就成为我向往军营的先导官,他们的一言一行也就成为我对军营的渴望,对军人生活的向往。”
把热血与青春献给军营
与徐俊聊起军营生活时,他懂得军营里的事情还真不少,野外拉练、野外生存、摩步化演习、协同演练……他说:“父亲以前给我讲的只是表面的东西,只有自己到军营里去体验,才是真正要学的东西。我要到部队去亲身感受爷爷与父亲对军营的执着和追求。”
谈起是否像他爷爷与父亲一样,在部队施展才华时,徐俊自豪地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到部队锻炼后,能够增长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更能够提高自己的组织纪律性、组织指挥能力。部队是一所年轻人的学校,是施展才华的新平台,像我爷爷与父亲一样,许多立志于国防事业的热血男儿,把青春与热血献给了军营,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最神圣、最威武的部队。只要部队需要,不管到哪里,不管在哪里,都要把兵当好,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