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东阳艺人接住故宫抛来的“绣球”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0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正在进行大修工程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去年成立了一支由古建筑专家和古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寻访团,在全国范围内搜罗顶级民间工艺大师,参加北京故宫的大修工程。日前,东阳艺人何福礼凭着能镶嵌竹丝的精湛技艺,已获得专家组的认可,入围故宫修缮人选。
  
  东阳艺人接住故宫抛来的“绣球”
  12月1日,由中国故宫博物院故宫科技部副主任曹静楼率领的13位中外文物保护专家来到东阳,对东阳的木雕、竹编等传统工艺美术进行了全面考察。
  下午,中国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专家和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副总裁、建筑专家约翰·斯塔布斯,基金会副总裁吴·亨利,文物保护专家托马斯·凯文等考察团成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东阳市工艺精品馆和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陆光正的竹编、木雕创作室。
  何福礼当场把十多天前专家交给他的竹片软化、整平、镶贴等“答卷”交给专家,专家们对何福礼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让人如此满意的“答卷”惊叹不已,当场表示,何福礼已入围故宫修缮人选,下一步将请其进京,在故宫内再进行以旧修旧、以古仿古的现场演示。
  11月18日,曹静楼带领有关专家专程来到东阳,对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的作品进行全面考察后摆下考场,出下试题:竹簧劈片、整平、软化、镶贴,要求将竹簧软化至柔软如纸,以至能像布一样在凹凸不平的木雕图案上进行镶贴。并约定,于12月1日带领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有关专家前来“收卷”。
  何福礼做出了令专家满意的“答卷”,将有幸参加故宫大修工程,并担任装饰最豪华、工艺最精细的故宫倦勤斋的修缮工作。
  故宫寻巧匠东阳揭“黄榜”
  自2002年以来,故宫着手进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缮,修缮资金高达19.52亿元。列入这次重点修缮的倦勤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堪称故宫内最豪华和工艺最精细的建筑物。在这次修缮过程中,由于当时盛行的工艺现已基本失传,原貌恢复遇到了难题。早在去年,故宫方面就成立了一支由古建筑专家和古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寻访团,在全国范围内搜罗顶级民间工艺大师。
  今年以来,故宫方面在全国十多家主流媒体上发出了《竹簧艺人,故宫找你》的招贤榜。一时间,上门或电话、书信自荐者多达数百人。何福礼凭着能镶嵌竹丝的精湛技艺,获得专家组的认可。于是,曹静楼一行专程从北京来到东阳,考察何福礼的精美作品和竹编技艺。在此期间,曹静楼一行还认识了东阳艺人陆光正、冯文土等木雕界泰斗,初步认定素有“百工之乡”之称的东阳,木雕、竹编艺人技艺高超,有能力担当故宫修缮重任。
  东阳木雕源远流长
  东阳木雕,因地而名,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鼎盛于明、清两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1963年4月,在东阳县城南郊西岘峰下南寺塔倒塌时出土的一尊善财童子像和一尊残损的观音菩萨像,均系北宋建隆三年(962年)之作。这是现存最早的东阳木雕实物。
  北京故宫的许多宫殿建筑、雕刻装饰都曾是东阳木雕先辈的杰作。清乾隆年间,东阳有大量木雕艺人被选进京,至嘉庆年间,最多时有400多名东阳木雕艺人同时在故宫从事雕饰。历经明、清两代建成,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东阳卢宅,更是东阳木雕技艺之集大成者。清末民初,东阳木雕艺人广泛行雕于江浙各地。杭州灵隐寺、兰溪诸葛村都留有东阳木雕的印记。
  早在19世纪,东阳木雕就备受国际青睐。1896年,英国人梅方伯在杭州羊市街开设“仁艺厂”,从民间收购东阳木雕古董整修出口,到招募200多名木雕艺人组织生产,沿袭了数十年的闹猛生意。1915年2月,在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上,“仁艺厂”送展的东阳木雕箱架、书箱均获大奖,室内陈设木雕工艺品获“金牌奖”。
  建国后,东阳木雕如鱼得水,木雕艺人们精心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近年来,东阳木雕在“西博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展示会、上海国际艺术节等高规格的重大参展活动中,都获得了卓越的成绩。据统计,1982年至2003年底,东阳木雕共有253件作品获奖,其中特等奖9件、金奖82件。所获的奖级之高、数量之多为全国同行称道。
  东阳历来十分重视木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东阳涌现出不少“木雕世家”。在历代木雕艺人的努力下,东阳木雕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工艺。一大批年轻的木雕艺人,理论素质高、观念超前,在传统基础上,结合西方一些艺术理念,对设计思想、构图、雕刻工艺的运用,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他们的创新精神也影响了中老年木雕艺人的创作思想。东阳木雕在每次重大评比活动中,都有突破传统的作品登台亮相。
  东阳竹编蜚声中外
  据史料记载,东阳竹编发源于殷商时代。早在宋代就以制作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清代时期,东阳竹编发展很快,并被选为贡品而闻名于世。到了清末民初,进入全盛时期,作品精细美观,实用大方。1915年,东阳竹编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何福礼就是东阳竹编的顶尖人物。他曾到澳大利亚墨尔本、悉尼等地表演过竹编工艺,澳大利亚人有幸看到竹子巧妙地变成一只可爱的大象。他们生平第一次知道,一根不起眼的毛竹,在这位中国人的手中,居然可以变成啤酒篮、花篮、水果盘,甚至栩栩如生的动物和人物。1984年,他综合运用1000多种竹编技法编织的《九龙壁》获全国工艺美术金杯奖;去年他编织的一个扎着束发、留着山羊胡、一肩背鱼篓的《老渔翁》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获得了“民间一绝”金杯奖。
  除何福礼外,东阳的马宣华、卢光华等人都以高超的竹编技艺闻名中外。马宣华夫妻俩花半年时间制作而成“香炉阁”,其中三十多个花纹图案都是用200多根精细如发的竹丝编织成的。这件作品送往北京后,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并被选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陈列,先后选送到日本、美国和香港地区展出,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华民族当代竹编的杰作”。
  精心筹备献艺故宫
  接手高难度的“试卷”后,何福礼不辞辛苦,日夜筹备,等待专家组来考察验收。除了一丝不苟地完成“试卷”外,他还抽时间准备了大量用于修缮倦勤斋古戏台的湘妃竹,解决了故宫修缮原材料紧缺的难题。他决心到故宫后,用自己的技艺,为故宫大修出力。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楼天茂 胡嘉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