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太湖三忧减灾能力低调控能力小承载能力弱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0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12月4日消息(新华社记者 黄庭钧 姚润丰)太湖美,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红菱;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传唱了20多年的《太湖美》歌词作者任红举用如此曼妙的语言,描绘着他所见所想的太湖。但在2日召开的“太湖高级论坛”上,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介绍了他在苏南调研时听到的“民声”:“现在腰包鼓了,楼房新了,但水黑了,病多了,心里害怕了。”词人的曼妙之思与部长的真实之听竟在霄壤之间!但并非夸张。

  近年来,太湖流域经过综合治理,效应斐然。如今,“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水和谐的新的治水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成为水乡共识。但在此间召开的“太湖高级论坛”上,有识之士仍然表达了对太湖流域现状及未来的三大忧虑——

    一忧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低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比,目前流域内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孙继昌介绍:“太湖流域主要防洪对象是梅雨型洪水,成灾降雨天数一般为30天左右,现行的治太工程以防御1954年实况降雨为标准。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降雨,最大30天降雨和洪量均远远超过原设计的标准。” 

  统计显示,太湖流域1999年最大30天洪量达到180亿立方米,是1954年洪水的2.2倍。“通过抗御1999年流域特大洪水检验,流域洪水调蓄及排泄能力严重不足,以流域目前的防洪工程和设施,对1991年、1999年型洪水难以进行有效防御。”孙继昌说。

  此外,地面沉降、河道淤积、圩区排涝能力增加等因素,又减少了流域洪水蓄泄能力,这又相应降低了治太骨干工程和城市防洪工程的防洪标准。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太湖流域作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小城镇星罗棋布。流域内寸土寸金,到处都淹不得、淹不起。遇到超标准洪水,回旋余地很小。“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低,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很不相称,让人担心啊!”孙继昌担忧道。

  二忧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小 

  由于环湖大堤标准不高,太湖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太浦河、望虞河等骨干河道缺乏有效控制,因此太湖流域污水排放和引、供水矛盾十分突出,存在不敢蓄、蓄不住,清污不分,引水难供水也难的状况。 

  据孙继昌介绍,在太湖流域,不仅流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和用水需求也在时间和区域上不相匹配。“新世纪以来出现的连年干旱,不论在太湖还是在浙闽皖地区,都凸显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偏小。特别是浙江、福建两省的太湖流域,由于河流中上游水源控制工程少,病险水库多,蓄水能力低,再加上水资源配置的供、引水工程不配套,导致经常出现丰水易涝、枯水则旱、有水难用的局面。”他说。

  三忧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弱。 

  更让孙继昌担忧的是,尽管号称“水乡”,太湖流域却表现出水资源总量不足的现状。“太湖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仅为177亿立方米,而流域用水量已达316亿立方米,供需缺口较大。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用水总量还将进一步增加,水乡势必需要从外大量调水。”他说。 

  此外,由于水污染严重,太湖流域整体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弱,水生态环境堪忧。据介绍,目前,太湖流域河流水质全年综合评价为1-3类水的河长,仅占总河长的16%,超标河长达到84%;太湖虽然2-3类水面积达到92%,但70%的水体已富营养化。由于污染严重,上海、嘉兴、无锡等大中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水质型缺水十分普遍。

    2003年,太湖流域以不到全国3%的土地面积、8%的人口,贡献了全国1/4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这是共和国的一块宝地啊,千万不可有水患!”孙继昌对记者表示。


来源: 新华社  作者: 记者 黄庭钧 姚润丰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