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一片真情沃民心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0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个人档案
    郭海光青田县滩坑水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
    1963年生
    1982年入读金华供销学校
    1990年在青田县委办公室工作
    2001年在青田县交通局工作
    2003年调至青田县滩坑水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担任副总指挥
    2001年度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人生格言:踏实做人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流传要建水电站,一直到今年10月31日正式动工,滩坑水电站——这一梦想一直萦绕在青田整整三代人的心中。

    作为浙江省最大的一项扶贫工程,滩坑水电站从立项到正式开工,得到了库区百姓的热烈欢迎。

    然而,故土难离。让移民亲手拆掉祖辈修建的房屋,亲手毁掉一代一代赖以生存的田园……一步三回头地告别故土,从情感上说,谈何容易?

    建水电站难,移民更难。做移民工作,就是做天下最难的事。

    郭海光作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副总指挥,在库区常常被人们挂在嘴边。“能有今天的顺利局面,郭总可真是功不可没。”郭海光的同事如是说。“老郭没有官架子,工作做到我们心里了。”移民如是说。“我只是一名移民的服务员。”郭海光自己这样说。

    玻璃的故事:
    移山易,移民难我做的是天下最难事

    如今库区北山镇的中心街上,处处是一片和谐安详的气氛。但是一年前,这里的气氛完全不是这个样子。

    当时由于具体的移民补偿安置政策还不明朗,移民动迁又涉及到移民们的根本利益,居民们对于移民工作抱着一种抵触态度。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移民工作严重受阻,直接影响到滩坑水电站的建设。

    “这两块玻璃就是去年七月份移民冲击我们镇政府的时候砸的。”指挥部协调组办公室的李钢锋指着指挥部办公室文件柜上的两个窟窿说,“去年这条街上的移民冲击镇政府就有四五次,最严重的那次移民们把镇政府包围了,他们冲进来打砸得一片狼藉,我们所有人员只好都撤退到办公楼顶上。”

    郭海光面对这样的情况,总是很冷静:“有一次镇上五六十名人力车工人跑来指挥部要求‘无土安置’待遇。人力车把镇政府的院子塞得满满的。我看他们情绪都很激动,说的人太多,也听不清。就建议他们去会议室跟我们谈谈。”在会议室里,郭海光弄清楚了这些移民的要求,原来他们认为“无土安置”对于他们来说实惠更多。“其实,‘无土安置’有利有弊,对于这些本来土地较少的黄包车夫来说,有土安置可以给他们土地,其实更划算。我们把其中的利弊分析给这些移民听,跟他们讲了3个多小时。最后他们都理解了我们的政策,心平气和地走掉了。”

    郭海光认为,只要真正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就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移民干部的工作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开展的。

    在库区白岩村有位移民许大爷对移民工作曾经很反感,负责他所在片区的移民干部多次去做工作都被骂了出来,“骂得很让人下不了台”。郭海光知道到这一情况后决定亲自上门做工作。

    郭海光了解到许大爷有一个弟弟在县城做生意,决定请他一起去做做工作。“进了门,许大爷一看弟弟也来劝了,没好意思骂我们,但是一言不发坐在墙角里谁也不理。不理我们我就想方设法找突破口。”郭海光谈起当时的情形有些眉飞色舞。

    原来许大爷家里就剩下老伴和他两个人,儿子去西班牙打工去了,郭海光就先不跟他谈移民的事情,谈起了他们的儿子:“儿子不在身边,两位老人生活是不是不方便?”许大爷不为所动。“他一个人在外面打工不容易啊,在外国也不知道有多挂念你们两位老人,以后两位老人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尽管找我们,我们替你们解决。”听了这话,老人原本拧着的眉头渐渐平展开了,偏着的头也低下了,一口一口吸着烟默不作声。郭海光知道这话起了作用,局面已经打开了。后来,郭海光又多次到许大爷家,慢慢向他讲起了移民前后的利弊,现在许大爷已经同意动迁,并且同郭海光成了好朋友。

    “不能仅仅为了工作去跟移民交朋友,要了解他们的需要,要有真情实感。”郭海光说。

    从2003年12月16日到现在,不到一年,整个库区的动迁形势发生了逆转。第一批计划迁走的17000名移民已经有12000多人同意了动迁。

    卡片的故事:
    便民卡片成桥梁大忙小事一律帮

    在移民张春瑜家里,记者发现了一张名为“滩坑库区白岩第一片移民工作服务卡”的小卡片,上面写着负责这一地区移民工作的移民干部刘波的姓名、办公室电话和手机等联系方式。张春瑜说“我们有什么问题困难,都可以找卡片上印的移民干部。”

    原来为了便于开展工作,郭海光要求每一位移民干部都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成卡片,送到自己所负责片区的移民家里。移民不管有什么困难,有关移民工作的也好,跟移民工作无关的也好,都要尽力帮助解决。这张小小的服务卡还真帮了移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今年1月,张口村的移民张石国去青田县城办事情,由于办事拖的时间太久,回来时已经没有回库区的班车。“难道要在县城呆一夜?明天还有很多活计要做,可不能耽搁了。”张石国一筹莫展之际,想起了上次郭海光去他们家里时留了张服务卡,就试着给老郭拨了个电话求助。郭海光赶忙给他联系,了解到县城指挥部正好有辆车要回库区,郭海光就让他搭一下车。“亏了老郭,要不然深更半夜我怎么办?当时老郭给我这张卡片,我可没想到会派上什么用场,现在看来用处多得很。”张石国颇有感触地说。

    “移民们的困难解决了,我们移民干部也真正走进了移民的心里。”郭海光认为这样的工作方式是最有成效的。

    药杯的故事:
    付出一分感情会有双倍返还

    郭海光抽调到库区之前是青田县委办主任,到库区是他自愿要求的,他是如何考虑的呢?

    “第一,我作为县委办主任,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兵头将尾’,我所处的位置对于当这个副总指挥来说是比较合适的;第二,我其实也是农民出身,对于做基层工作,我觉得我是有把握的,我熟悉他们了解他们。”郭海光说得很实在。

    “农民们那种质朴的感情对我影响太深了。他们有时候虽然有些固执,但是如果你真诚地对他们付出一分感情,他会双倍地返还给你,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做基层工作对农民有真实的感情是多么重要。”说到这里,郭海光顿了顿,眼中泛出异样的神彩。

    郭海光每天的休息时间平均下来只有5个小时左右,工作压力太大使他得了严重的胃病,在他办公桌上有一个不锈钢的保温杯,疼得厉害的时候就用它装好中药再去移民家做工作。尽管如此,他还是很注意身体锻炼。“郭总每天早上准时到附近山上跑跑步,像我们年轻人反而没有那么大劲头。”跟郭海光同住在指挥部的李钢锋说。

    谈起到库区一年来最大的遗憾,郭海光认为没有好好照顾家人让他心里很内疚。有一次读初中的儿子打球时腿受了伤要做手术。当时库区的移民工作正忙又走不开,等到郭海光赶到医院,手术已经顺利做完了。见到病床上绑着绷带的儿子,郭海光忍不住哭了出来。“儿子很争气,虽然我平时顾不上管他,但在他们学校他的成绩不是全校第一就是第二。”谈起儿子,郭海光很自豪。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逯海涛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