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叫声“阿红”好亲切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1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3年前,舟山市定海区干石览镇永安村的两个农民打了个赌,赌的是村里的水泥路修不修得成。一个说:这路是靠钱铺出来的,不是靠嘴喊出来的。要修水泥路已经喊了几十年,就村里一年万把元的收入,能办得成吗?另一个说:水泥路浇不浇得成,关键看人,阿红书记讲话牢靠。3年后的今天,不仅是村里的主道,连支道都浇上了水泥。打赌输了的村民激动地说:“我也巴不得输掉,输了心里才高兴。”
    
  圆了永安村几代人梦想的村党支部书记余金红,上任3年来带领村民开荒修路,发展家庭工业,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永安村地处偏僻,村里的壮劳力大多以做泥工、木匠为生,老人、妇女除了种地外,没有其他就业门路。“让妇女、老人也有钱赚。”上任伊始,余金红便暗下决心。2002年,余金红借市、区发展效益农业东风,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到平阳买回马蹄笋苗竹,并向村民租赁山地种下了近百亩马蹄竹,再套种柃木。平时竹园的管理就交给村里的一些老年人。村民周国如是个哑巴,今年70多岁,每当竹园需要锄草、施肥时,村里都安排他参加,光是今年8月挖笋,老周就领到了200多元工资。和周国如一样,村里20多位身体硬朗的老年人都在竹园揽到了活。
    
  村妇女主任王缀芬告诉我们,这两年村里的马蹄笋基地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不少村民纷纷效仿,村民胡跃进承包山地50多亩种上了马蹄竹。
    
  创办家庭服装加工厂是余金红尝试“项目投资”的另一招。针对村里闲散妇女多的情况,去年初,余金红决定抓住浙江帅马服饰有限公司扩大外加工业务的时机,发展家庭服装加工业。
    
  听说村里要搞服装加工厂后,许多村民议论纷纷,余金红没有动摇。村里挤出3万元钱,余金红自己也拿出2万元入股,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一起入股。目前,在服装厂上班的30多位家庭妇女,月收入高的有1200元,少的也有700余元。
    
  永安村村民遇到余金红都喜欢叫她“阿红”。邻里起纠纷了,家里遇上什么难事了,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寻阿红去”。
    
  去年冬天,80多岁的陈老太发现家中的存折不见了,凌晨3点就到余金红家敲门。看着阿婆焦急的眼神,余金红二话没说,立即起床宽慰阿婆,早上又帮着到银行挂失。60多岁的村民袁洪年,儿子因病去世,孙女袁夏楠无钱支付学费,余金红多次到镇里及学校奔走,把袁夏楠送进了千荷实验学校免费就读。今年6月初,余金红的老胃病又发作了,刚到医院打点滴,没想到村里打来一个电话:有村民与电厂工人为安置电线杆起了纠纷,余金红拔掉针头,忍着疼痛赶到村里处理。
    
  余金红的邻居邵荷青说:“阿红家经常十天半月吃快餐,路边的垃圾箱里要是有快餐盒,准是她家的。”余金红的丈夫开公交车,整天都在外面,余金红就让上小学的女儿在学校吃中饭。为了村里的事务,余金红经常很晚回家。有时晚饭来不及烧,就让丈夫带点快餐回来。
    
  几年来,永安村村民收入逐年增加。前年村民人均年收入4500元,低于干石览镇人均年收入。而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600元,高出全镇人均年收入300元。余金红也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朱缀绒式的计生协会会长;今年7月又被省委授予“为民好书记”荣誉称号。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沈良 中区报道组 林国海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