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余杭新中考细则全案出炉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1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image

  昨天,继宁波北仑中考制度出台后,余杭区2005年初中毕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也正式出台。虽然余杭明年将实施全新的中考模式,但学科成绩在中考录取中仍将是重要的衡量标准。据悉,学业考试命题由省教研室统一组织。

    学业考试的科目仍旧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政治(包括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五科,考试安排在2005年6月中旬进行。考试科目所用时间、卷面分数、考试形式见下表(暂定):
    
  学业考试成绩以分数制和等级制两种方式同时呈现,等级分为A、B、C、D、E五级,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其中“优秀”为15%左右,“良好”为20%左右,E控制在5%以内。据介绍,呈现的分数制是高中录取时的依据,
而呈现的等级制只作为是否初中毕业的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中考改革的最亮点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中考中高中录取时的前置条件,即如果一个考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如果没达到一定程度的要求,即使在学科考试中分数再高也没有机会进入任何高中,而不同的高中又对综合素质评价有着具体的不同要求。所以人们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改革中最亮的亮点。

    余杭区教育局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励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2005年应届毕业生要求建立二年(2003、2004学年)的学生成长记录。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评语”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综合评语:主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也为后续的针对性教育提供参考。综合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评价、征求家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班级评定小组讨论,初三班主任撰写,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即: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劳动与技能;探究与实践。
    
  高中招生录取:不同学校不同要求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依据:A、学业考试成绩(含加分);B、综合素质测评等第;C、综合评语;D、《学生成长记录册》。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办法:继续分三类:即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测评等第,确定报考类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专和技校三类不得兼报。录取时以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作为必备条件,以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作为前置条件,根据学生所填报志愿,按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含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各级各类高中招生录取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第前置条件为:
    
  改革方案四焦点    

  学生负担是不是加重了?    

    正方:
    学生快乐学习更轻松余杭区教育局赵丽萍副局长认为,改革的目的就是一定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腾出时间去做其他活动,不能只趴在书桌前“啃”习题。以前综合素质并不纳入中考范围,大家都不重视它,现在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后,对于这批学生来说,看起来似乎增加了负担,可其实学生有了去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的理由,学生更快乐了,学习就更轻松了。

    只要一项A就是A了

    参与本次改革方案起草工作的余杭区教育局一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中考改革中,综合素质测评之所以要以等第形式出现,一是为了贯彻改革方针;二是为了防止学校应付测评,不利学生多元化发展。这其中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但他们将尽最大可能避免此现象产生。比如在多个测评方面,政策规定,只要一项达到A就可以了。比如说,在“审美与艺术”(分为音乐与美术)测评时,学生可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在音乐和美术中选其一,只要一项达到A级,那么,他的“审美与艺术”就是A级了,这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记者还在改革方案的“审美与艺术”音乐部分这一测评栏中看到这样一条A级免试条件:凡是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中小学艺术节”音乐比赛的参赛者均可免试获A。

    一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条件相对宽松,因为只要参赛就可获A。
    
  反方:    
    分数指挥棒没减轻

    杭州某一知名民办中学校长认为,改革后的中考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在学业考试安排中,语文、数学由原来的120分增加到150分,科学增加了20分,此外有些科目的考试时间延长了,这说明考试分数的权重反而加大了,而且题量也可能会随之水涨船高。这样一来,任课老师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多元化”培养学生,相反会在应试上加大力度,这将导致学生肩上的压力又会增加,回到老路上去。

    培训班云涌“压学生”
    杭城某校初一年级主任认为,把音乐、美术等课目以等级形式确定下来,且作为升学的“前提”,很有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这本该是一种兴趣爱好,现在却成为一种负担,一种任务,变成了功利性较强的事物。而接下来,社会上各类培训班又会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到时,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去过秋假、春假的学生又会投入费用不菲的“培训学堂”。
    

  测评等第作录取“前提”科学吗?
    此次余杭区改革后的中考至少有两道门槛,一是测评等第;二是学业考试。要强调的是,前者是前置条件,也就是说你学业成绩考得再好,如果测评等第不好,也不能被相关学校录取。试问以“测评等第”为“前提”是否科学?
    
  试卷体现素质测评内容?

    杭州某民办中学校长在这方面持保留意见。他认为中考改革构思的方向性是对的,从长远来看也是好的,但余杭的中考改革方案将“综合评语”只作参考,他有看法。

    如果一个学生得到的是测评等第P(合格),那仅能说明他通过测评。而选拔人才,我们看重的是综合表现和学生本身发展的潜能。而这些内容,在以《学生成长记录册》基础上写成的“综合评语”中才能更好地体现。测评等第往往以一次测试来检验,而“综合评语”至少是三年过程的总结,这相对更科学。

    在杭另一所中学的徐校长认为,可否将测评等第作为学业考试的一个项目加以检测,虽然考试存在弊端,但毕竟现在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替代它。

    “综合评语”作必备条件

    余杭区教育局从事教研工作的一位同志讲,我们之所以将“综合评语”作为参考,最主要是考虑到此种评语只是描述性的语言,只能定性,不能量化。这在实际招生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大。但我们并没有放弃“综合评语”,而是把它作为录取时的必备条件,供招生单位参考。

    这个门槛有点残酷了

    杭城某校一位初一班主任认为,从全面发展来看,改革中的测评等第是好的,但要作为一个“前置门槛”,这就有必要商讨一下了。一个学生测评等第所要考察的四个方面均是A,是不是代表他的综合素质就高了呢?一个学生成绩很好,但他没有什么特别的专长,测评等第一般,那他就很难进入好的学校。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点残酷了。
    

  区里A级测评能独揽吗?

  此次余杭区中考改革方案很大的特点就是学校在测评等第上没有评A的权力,评审权在区教育局那里。这种方式是否具有操作性?

  还是要“下放”给学校?

  杭州市某中学徐校长说,如果从权威性、公正性来讲,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案,但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余杭有这么多学生,每个学生的测评等第有四项,每个项目又有分项,测评工作必然会使招生成本显著增加,最后的实际操作可能会由学校有关老师来完成,而区教育局很有可能是“组织者”的角色。

    工作量虽大有辅导站

    余杭区教育局教育科的一位同志讲,由余杭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A级测评还是具有一定操作性的。他们估计申请A级测评的有8000人次,但该局下设5个辅导站,一直在从事有关中考的工作,富有经验。届时,他们还将抽调区里的有关老师参与这项工作,让他们交叉检测不同学校的学生。    
    
  新型中考生高考时“吃亏”吗?

    明年在新中考制度下被高中录取的新生,由于在中考时实施的是与别人不一样的选拔和甄别方式,可是他们三年后却面临全国统一的高考,在高考制度暂时还不会有全新的方式取代的前提下,他们会“吃亏”吗?

    教育界业内人士普遍对这批“新生”看好。余杭高级中学沈毅校长坚决地告诉记者,如果让他在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和有着全面综合素质的学生中选择的话,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不管“书呆子”的分数会有多高。有着全面综合素质的学生远远要比光会读书的学生要有活力,有潜力。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本报记者任斌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