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前天晚上开始,华东地区再降大雾。昨天早上,水路、公路、民航全面受困。据高速公路交警大队介绍,12月7日至今,因为大雾,沪杭、杭甬等高速公路平均每日封锁时间平均达到10小时,几乎每次封路,都有企业因为不能及时赶到交货地点而蒙受巨大损失。省政协委员钮学新日前提议:建立高速公路大雾预警系统,减少由此产生的损失。 事件:大雾逼得企业破产关门
温州“星星玩具厂”的王老板,最近几天日子可不好过。因为大雾影响了交货最后期限,他的厂子面临破产边缘。
今年10月上旬,王老板接到了一张英国的定单,对方要求他在圣诞节前送来一批价值4万美金的圣诞礼物。王老板东拼西凑地筹集了30多万人民币开始生产,并于11月20日完工。王老板计算着:宁波到欧洲的水运时间为23天,加上对方清关和运送时间,只要赶上11月23日上午9点的班船就可以按时交货了。
王老板的如意算盘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雾搅乱了,他的两个集装箱货物封堵在杭甬高速公路的入口上,一堵就是7个小时。等货车赶到北仑码头的时候,最后一趟货轮已经离岸了。由于不能赶上圣诞档期,英方取消了定单并要求索赔。两集装箱的玩具、20多万的债务,还是将这个小玩具厂老板逼到了关门的境地。
“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浙江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警总队杭州支队副支队长汤永刚十分同情。据浙江省公安厅高速公路交警总队杭州支队统计,从12月7日开始到现在,因为大雾的原因,沪杭、杭甬等高速公路平均每日封锁时间平均达到10小时。
现状:高速封闭与否全凭肉眼 由于天气预报的范围比较宽泛,目前高速公路何时封闭,只能由路上的巡警凭肉眼判断。如果在路上的巡逻民警凭肉眼只能看清100米的临界线,就会向总部发出预备封路的警告,如果能见度再降到50米以内,就必须封路。
汤永刚称,天气起雾预报,一般只会到某个地区,如北部地区、杭嘉湖地区等。交警部门接到预报后,尽管会立即着手做相应的准备,但无法提前预知。入秋后,高速交警每天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查看哪里起雾。
弊端:时间滞后,范围不够精确
人眼观测高速公路的起雾变化,毕竟还是有其局限性的。汤永刚认为目前主要存在两大弊端。
一是时间上的滞后性。“交警必须在起雾后,人员达到雾区才能判断。指挥中心接到路上巡警提供的情况再发布封路消息,时间上已经滞后,根本不能称为大雾预报。
汤永刚介绍,现在的大雾封路预报发布后,不少车辆已经进入高速公路或准备进入。这些车辆要不只能在原地等候大雾散去再行驶,要不只能走其他道路分流。“大雾天车辆在高速公路一堵就是几个小时,最长的可以达到12个小时。”
其次,对于随时来去不可预知的“团雾”,民警们无法肉眼观测。汤永刚告诉记者,高速公路上的“团雾”来去迅速,覆盖范围仅2-3公里。有时候,民警们刚刚经过此路段,不久后就产生了,根本无法监测。“雾团”虽然范围小,但危险性极大,它一旦形成,能见度会迅速地降到二三十米之内,很容易造成追尾事件。
大雾对全省公路网都造成很大的影响。高速公路一旦封闭,分流的车辆立即会涌入周边国道,过多的车流可能造成交通网络的瘫痪。
对策:建立大雾预警系统 钮学新是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气象科研所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他查阅了我省十多个气象站30多年的气象预报,发现发生大雾的时间已经从过去的每年一个月延长到现在的两三个月。主要原因是空气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今年两会期间,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我省大雾预警系统》的报告,并通过立案程序,得到了众多委员的支持。
钮学新介绍,目前我国少部分地区已经建立或者已经着手建立大雾的预警系统,即在每隔一定距离的路段上装上“能见度自动观测仪”,24小时地对路面的能见度进行分析和观测。该系统建立后,交警部门只需要在监控室就可以掌握全路面的情况,根据得到的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分析,预报出路段起雾的精确时间。
大雾预警系统要建立,还有一道资金难题。据钮学新保守估计,我省一千多公里高速公路要建立此系统,最保守估计需要上千万元自己。钮学新提出,可以每个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培训,教会他们识别雾的等级,形成人机结合的有效系统来节约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