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楚国琴,女,36岁,安徽翁墩乡人,丈夫早年因病自杀身亡,她一个人独力拉扯一儿一女至今。今年3月来杭,先在一花店打工,后开了一家小饭馆。
总会有“不平凡”的字眼来形容即将逝去的一年。观照2004这样一个具体的年份,在经历了那么多的大事件、大情况和大变化之后,谁没有感受到进步之潮在分外强劲地涌动?为此我们转向非常具像的个体视角,以一份份生动细微的口述,为2004“编年”,为这个闪亮年份留下闪亮记忆。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6期“闪亮”报道,作别2004年。
只要还有一丝希望
整整8万!进入杭城的适龄外来民工子弟人数,让这座城市的现有教育资源顿显窘迫。虽然已是半年前的事,但普通母亲的含泪一跪,让人揪心至今。8万民工子弟的入学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在杭州”这个口号就存在局限。而要真正落实今年11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真正把这些孩子纳入当地的招生计划,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是,正如排队三天给儿子报名读书的楚国琴所言:“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我就应该等下去。”
解决民工子弟入学,不管面临多大的实际困难,只要还有一丝希望,每一个职能部门,每一个社会人,都应加入到积极帮扶的行动中,让徘徊在校门外的孩子走进课堂。城市面临空前的发展,城市里的人群也处于空前的分化和融合,一代人的痛苦将烛照漫漫无边的前路,我们的艰辛终将换取微笑。每一个民工子弟都同样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如果仅仅因为来自外地,一个庞大人群被校园拒绝,会留下怎样的心理创伤?会有何等可怕的社会后果?
好在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弟正走进杭州的校园。萦绕在楚国琴和她儿子心头的一丝希望,正在衍生越来越多的希望。
(趁着小饭馆里的生意正清淡,楚国琴悄悄走进了饭馆后边的“卧室”。这个卧室,其实就是一个临时搭起的窝棚,没有窗户,里面寒酸地摆着一张床,一张桌子。
她赶走了桌底下钻来钻去的老鼠,坐在床沿上,静静地看着9岁儿子郑健写字,然后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孩子终于能在杭州念小学了,只要孩子能一直顺顺利利地把书读下去,就算要她再一次跪倒在校长室门口,她也愿意……)我来杭州有8个月了,在城东开了家小饭馆,一天里做不了几回生意。为给儿子找个地方念书,我四处求人,却四处碰壁,真没想到这竟是那么难的一桩事。
有时候,儿子做完作业,仰着头,天真地问我,“妈妈,要是读不上书了,怎么办?”我心里讲:妈妈也不知道怎么办,可我只能紧紧地搂着他,重复那句说了多少次的话,“别怕,妈妈会想办法的。”
我没上过学,吃过不少苦头。我不能让孩子跟我一样。他很喜欢这个美丽的城市,喜欢和学校里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可我却不能给他永远过这种日子的保证。(叹气)
(说得越多,楚国琴的眉头拧得也越紧。她怕日子又有变故。她曾经在南京打过工,离开时无奈地把孩子留在了那里,以后发生的一切,让她一直都不能原谅自己。)
今年3月,我来杭打工,可没想,健健一听要换学校哭个不停。他摇着头说,这样走了,2年级岂不是又要重头念过。
我最后只能把儿子托给学校传达室的老头。4月的一天,我收到儿子托人捎来的一封信。上面只有几个字:“妈妈,你快回来啊!”我流了半天的眼泪。(抹了把眼泪)
“五一”节,儿子一个人坐了8小时大客车来杭州找我。短短几个月,健健像变了个人一样,黑黑瘦瘦,脸上都蜕皮了。原来因为校长不许,传达室大伯把他托给了附近一个开杂货铺的老头,老头的孙子经常欺负他。由于吃不上什么菜,健健每天放学后还去河边钓虾,让老头烧给他吃。
当晚,我就打定主意要尽快把孩子弄到杭州来,为此不知走了多少个学校,有些学费太高,有的态度冷淡。
我抱着枕头不知哭过多少次。健健3岁时,他爸爸因为生病,喝农药自杀。临走前,他拉着我的手说,不管吃多少苦,一定要让孩子读上书。健健的姐姐也很懂事,为了能让弟弟读书,放弃了中考,虚报年龄跑到一家花店打工。(哭)
(短短几分钟里,楚国琴因为不停地抹眼泪,整个右手背都是湿漉漉的。好在老天总在人最绝望的时候,给出一线生机。虽然这线生机在我们听来,仍浸透着深深的辛酸。)
6月下旬,我听说附近的天成小学要招生了,赶紧去报名,一到我差点没哭出来,报名的队伍竟然排了四五百米。我站到队伍最后,想只要有一丝希望,我就应该等下去。
就这样排了三四天,我依然没有替健健报上名。学校报名结束后,我一个人来到校长办公室。那时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想也没想,扑通一声就跪在了门口。(笑)
8月初,我已经在替健健打行李打算把他送回安徽老家念书,这时,天成小学竟然派人找到了我家。我听到这个消息,半天没回过神,抱着他们姐弟哭了半个多小时。懂事的健健马上给学校写了封信,感谢“收留”了他。(笑)
(楚国琴终于笑了。每次笑总是下意识地提起湿漉漉的右手,去擦眼角和脸颊。不知道是因为她已经不习惯笑,还是因为牵挂心底那份悬着的担忧,连笑都是浅尝辄止。)
陪健健去学校办理入学手续时,我还是担着心。因为他刚从农村的学校里出来,可能不如那些已经在城里念过书的孩子。
这时,老师微笑地走过来对我说,健健的入学考试成绩相当不错,如果用心学,肯定有前途。听到这话,我高兴得竟忘了跟老师说声“谢谢”,抱起健健,开心地转起了圈。
学校还免去了健健的部分学费,并准备替他申请助学金。而一些热心的杭州人,也纷纷给健健送来一些必需的学习用品。
健健也变得比以前更加听话。做完作业后,很少出去玩,帮我照料生意。
有一天晚上,健健突然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我的面前。孩子哭着说,他已经知道我在学校里长跪不起。他说,他肯定会好好念书,等生活好起来后,还要送我去“上学”。(幸福地笑)
数字
■杭州地区外来民工子女已超过8万,市区约有5万人。
■杭州地区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已有17所。今年下半年又新开设5所。
■杭州地区已入学在读的外来民工子女约有8万名,还需资助的有12721名。
纪事
■8月24日,早报和杭州团市委联合推出公益助学行动。700多名在杭务工的外来民工子女受到助学基金的资助。
■10月7日,早报和杭州团市委等单位联手推出民工集体婚礼,让20对因种种原因未能举办婚礼的外来民工夫妻在西湖之畔圆了爱情梦。
■11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有暂住证并且已经暂住1年以上的流动儿童少年,可以在暂住地读书,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这些孩子纳入当地的招生计划,以保障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月,杭州市下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设立了民工爱心门诊部。杭州市区的外来务工者凭暂住证、外来务工证明就诊,可享受“十免十减半”优惠。
■12月1日,全省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电视电话会议传出消息,欠薪高发地区,将推行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将推行建筑领域的欠薪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