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花了钱做检查哪有不要结果的,尤其是一些关系到自己性命的检查?可是记者昨天在医院采访时就发现这样令人惊讶的事:有一项用于确诊癌症的重要检查手段——病理检查,却有很多人不去取结果,还有病人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导致癌症治疗延误。
医生呼吁,市民要重视自己的检查结果。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则建议,专为取报告又去一次医院太麻烦,医院应该提供人性化服务,采用E-mail等方法告知病人。有医院表示考虑采用邮寄方式,方便病人。
医生急煞
“救命报告”居然没人领 记者昨天在浙江某大医院采访时了解到,今年1月到11月的门诊病理报告,有很多无人来领,常常是保存一大堆后,又出现一大堆。这样的报告单估计占报告单总数的10%左右。这里面各种各样的疾病都有:有一些是慢性炎症或合并感染,不拿报告,不做治疗,尚不致生命危险;有一些报告比如是癌症,不治不行,有生命危险。
病理科负责人对记者说:“‘救命报告’没人领,又没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或许病人已经接受治疗,或许病人根本不知道得了重病,每天一看到这些报告单就很着急,不知道这些病人的病情怎样了。”
据了解,杭州各大医院都存在类似现象,如地处老城区的一家医院的门诊病理报告滞留率约为5%~6%,除了极个别复诊时已经知道结果不来拿的,绝大多数并不知道结果。
专家忠告
病理报告诊断最准确
据介绍,住院患者的病理报告一般都由病理科统一送到住院部医生手里,而门诊患者的报告则需患者自己取,一般规定一周内来取。
浙医二院的病理科专家告诉记者,病理检查是通过取人体组织的活体检查,它最准确,被称作“金标准”,诊断病理学医师开出的诊断报告往往就是一份“判决书”。一个肿块究竟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一个部位是否有癌细胞,都必须经过病理检查来确定。
由于不少疾病比如早期癌症通过病理确诊,及早规范合理治疗是可以救病人性命的,因此病理报告又被一些医生誉为“救命报告”。
惨痛教训
早期癌症硬拖成晚期
昨天,某医院肿瘤科一位医生给记者介绍了一个教训惨痛的例子:一位病人,9个月前因鼻涕中带血丝到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做了一个病理切片,嘱咐一周后来门诊拿报告,但时过八九个月,这位病人也没拿走他的报告单。直到上个月,这位病人因为持续低烧、极度消瘦住院,被确诊为鼻咽癌中晚期。根据问诊,主管医生到医学检验中心、病理科档案室一查,原来,9个月前他就被诊断为鼻咽癌了,只是他没来拿病理报告而已。
医生惋惜地说,开始的时候,癌症还是早期,没有转移,经过放疗应该可以获得较好疗效的,其中不少病人可以长期存活,但是中晚期还有转移,治疗难度极大,估计只能延长存活时间,要想治愈,恐怕无能为力了。
原因分析
不重视不知情是主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有“救命报告”之称的病理报告滞留医院?病理医生认为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原因:第一,对病理检查认识不足,部分患者对病理检查比较陌生,尽管支付了病理检查费用,但根本不知道医生取了组织做病理切片,有的甚至以为医生检查完就没事了;第二,对病理检查结果大意,认为不会有事,部分病人往往自己认为没有多大事情,医生嘱咐一周后来取病理报告,病人以为可取可不取,就不来取了;第三,有一部分门诊病人是外地的,不知道病理报告的重要性,不想再跑一趟,也就不取了;第四,还有部分患者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也就放弃了病理报告;第五,有些病人已经在其他医院接受治疗,重新检查,已经知道结果。
从各医院门诊未被认领的病理报告单来看,小孩的病理报告单没取的极为少见,估计是因为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病情;成年人、老年人的病理报告单滞留医院则是较普遍的现象。
针对措施
考虑邮寄病理报告单
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患者张先生说,“救命报告”滞留应该引起医院的反思,病人在医院做完病理报告,还要专门再跑一趟取结果,太麻烦。医院应该改进服务,现在电信、网络这么发达,能不能给病人打电话告知结果?可不可以发手机短信?或者通过网上发E-mail也行。
一家医院的医务科负责人对记者说,手机短信、E-mail、电话告知病理结果是行不通的,书面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件,上面一定要有出报告的病理科医生签字,如果通过打电话或发短信、发邮件告诉患者,一不小心,读错或写错名字或者报告中的关键字,可不得了,有的病等于是给人判“死刑”。
不过针对这一问题,浙江一些大医院表示将采取一些措施。
某大医院一位科室负责人说,他们有这样的考虑:1.要求开单的医生在检查之前就要将利害关系详细告诉病人,让病人知道不拿报告的危害;2.要求病人尽量留下联系方式,逾期不领病理结果而又需要尽快治疗才能保命的病人,门诊办通知开单医生,要求想尽办法找到这个病人。
另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则表示,他们医院打算开展一项服务,病人做检查前留下自己的通讯地址、姓名,只收邮寄费,给门诊病人邮寄病理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