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浙江稻作文明提前2000年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28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日报杭州12月27日讯 省考古研究所、上山遗址考古队领队蒋乐平今天向记者介绍:“一万年前浦江人就会种水稻。”浦江上山遗址将浙江稻作文明提前了2000年。

  上山遗址坐落在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发掘,已发掘了25平方米。而2001年2月至5月的第一次发掘,实际发掘面积达6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口盆等陶器,石磨棒、石球、石磨盘等石器和建筑遗迹。2002年春夏之交,省考古研究所对发掘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开始从年代、而不是从地理位置上对遗址的特殊内涵进行研究,发现其文化内涵存在某种原始的特性,如石球、石磨棒、石磨盘可能为稻谷、坚果类食物的脱壳、碾磨、敲砸工具,与原始的采集、农业经济模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于是省考古研究所最近选送标本到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进行碳十四测试后,发现遗址距今已经有10000年左右。

  长江流域是亚洲栽培稻和稻作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长江下游地区相继发现和发掘了河姆渡、罗家角、草鞋山、崧泽等与稻作有密切关系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特别是距今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是稻作起源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推动了国内稻作起源研究的深入。

  2001年,在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遗址中发现了千余粒稻壳与稻米颗粒。结合粒型的长宽比角度,可以确定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水稻遗存是一些经过人类驯化的古栽培稻。跨湖桥遗址的发现又把长江下游地区的稻作历史提前了1000年。

  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的表面发现了大量的谷壳印痕,胎土中夹杂大量的谷壳。对陶片中谷壳形状的初步观察结果是,粒的长度比野生为短,粒的宽度比野生稻大,与野生稻有所不同,是一些经人类选择的早期栽培稻。上山遗址稻作遗存的发现又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了2000年。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刘慧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