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关,北仑私营老板陆国伟的名片上又多了一个新头衔,从12月份起,他成了舟山浙海油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浙海公司”)新老总——他用1.8个亿的真金白银,换来了“浙海公司”55%的股权。据省经贸委资料,这是迄今为止浙江省乃至国内污水处理业的最大一笔民间私人投资。
1.8亿元仅仅是个开始
“浙海公司”有关人员透露,目前的1.8亿元基本上用于清洁设备、船只的购买和基地扩建(从60亩扩大为200亩)。但要实现“浙海公司”在2007年以前达到280万吨油污水处理能力的计划,1.8亿元远远不够。
巨额投入的后面是诱人的回报。舟山环保局的杨处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算修造船舶和停泊的散装船只,舟山、宁波港两地有近3万艘吨位不等的油轮,每年会向东海倾泻15-20万吨的油污水。国际上清污费用为150美元/吨,国内目前为50-100元人民币/吨,所以仅此一项就能为‘浙海’带来几亿至十几亿元的产值。”
以油养水以水促油
业内人士分析,做成品油生意、为人低调的陆国伟突然抛出大手笔,是因为从2003年以来,油料供应趋紧,他需要寻找控制风险的渠道。“浙海公司”一位员工介绍说,每100吨油污水裂解后,能产出10吨标准柴油或汽油。按照“浙海公司”扩大规模后的排污能力,每年能回收上万吨标准柴油或汽油,而其成本要比普通标准油低一半左右。
对陆国伟而言,这是一笔可观的“意外”收入。这次进军船舶油污水处理业,正是他从油料贸易商向供应商的一次转型,最终实现“以油养水、以水促油”。
成败仍是未知数
事实上,油污水处理生意并不那么好做。尽管守着船只穿梭繁忙的舟山、宁波港,而且是浙东海域惟一一个专业从事船舱清洗、提炼回收的公司,2003年,“浙海公司”的经营收入也只有400多万元。
浙江省环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认为,船舶油污水处理不同于城市污水处理,前者的盈利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没有国家补贴。
如今,陆国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船舶是到处跑的,如何才能对其监测和收费?正如宁波海事局政务处有关人员介绍透露:出于本地利益的需要,国内各港口的海事机关在油污水强制收费方面的执行力度和措施不一,即使免费清洗处理,对于很多船舶业主来说,也不如跑到近海甚至公海上倾泻油污废水那么省事。
非生产投资领域的一次突破
无论陆国伟投资成败如何,这已经是浙江民间资本进入“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而活跃而充裕的民间资本,正渐渐成为浙江经济建设资金的主渠道。
省经贸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温州市共完成交通基础建设投资137亿元,其中100亿元来自民间资本;绍兴市近几年共投入180亿元,建成了城市广场、污水处理工程、城市门户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入仅占10%。
另据省工商局披露,今年前6个月,浙江省新增民营注册资金534.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7.51%,其中,近三分之一的资金进入了基础设施建设、水电、旅游、金融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