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曾昌飚:“吃螃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www.zjol.com.cn  2004年12月3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商名片

    曾昌飚沈阳市中旭集团董事长

    籍贯:浙江温州

    风云表现

    在朝鲜首都平壤黄金位置的一座大楼,这也是朝鲜目前最大的百货大楼,但是在现在到未来的十年内,这座百货大楼的经营权将属于一个浙江商人。成功签下这份商场承包合同的是温州商人曾昌飚,他由此被媒体比做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承包商场:有四赢
    
    王小丫(以下简称王):你为什么选择去平壤,去承包这么大一个百货商场呢?

    曾昌飚(以下简称曾):平壤就像我们改革开放前一样,存在很多的商机。

    王:您对朝鲜关注了多长时间?

    曾:有七年多了吧。

    王:这七年多您去了多少次朝鲜?

    曾:去了几十次吧。从1992年我到了沈阳之后我就关注着周边国家的发展,俄罗斯、朝鲜、韩国等等,他们特别需要我们中国的产品,当时我就非常关注这个市场。

    王:您关注了那么久,那为什么承包朝鲜的百货大楼到今年才签下来,您为什么觉得现在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曾:在2002年之前他们没有改革开放,现在是朝鲜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去早了没有机会让你进去,去晚了呢又失去机会。

    王:站在朝鲜方面的角度来看,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跟您合作?您的优势在哪里呢?

    曾:因为我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呢是这个国家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地利呢,因为我们东北与他们很近,运输很方便,可以说朝发夕至;人和呢我们自己在辽宁拥有一个很大的商业广场,我们有货源的供给。我想我们的合作有四赢。

    王:四赢?

    曾:四赢。因为朝鲜目前来讲他的生活用品和日常用品非常缺乏,那么平时他们都要拿外币来跟我们中国进货,到那儿办商场他们就可以少花一些外币。另外,对我们一些厂家来说可以处理掉一些积压商品。第三个呢,老百姓平时有钱也没地方花,没有商品可以买,那么我们把齐全的商品提供给那儿的老百姓,他们就会很高兴地拿出自己的积蓄去消费。而最大的赢家我认为应该是朝鲜政府。

    王:为什么?

    曾:我们开辟商场,不仅仅是把产品输出去,最重要的是刺激消费,人把钱花掉以后会有再去赚钱这种欲望。那么有这种欲望以后呢,他们会改变自己的思想,我们把我们温州人的理念和思想都带过去,也会对他们有所触动。

    王:我知道朝鲜政府也给了您很大的优惠,为什么要给你优惠?

    曾:我是温州人,温州人有一种团队精神,一个人去了会带动一大批人,温州这个概念打动了他们。
    
  面对质疑:员工不知道情况很正常
    
    王:我看到您的这个合同的承包期是十年,我不知道这个十年是怎么定下来的?

    曾:这是一个合同履行的时间,时间短了,对我们不利,因为一开始商机不会太多;太长,他们国家也不会同意。

    王:我最近了解到一个信息,有很多媒体对第一百货大楼承包的这个事情发出了一些质疑,你怎么看?

    曾:是有这样一些报道,他们在朝鲜问那些营业员还有一些顾客,说一百有没有承包出去,他们都说不知道,这个很正常,一般的员工怎么知道领导做什么。

    王:那他们什么时候会知道呢?

    曾:等我们开始装修的时候,宣布的时候就会知道了。

    王:装修会是什么时候?

    曾:我们最近已经在动起来了。霓虹灯等很多装修材料都是我们中国进口,我们要把一百做成在平壤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王:您去年就签了合同了,2004年都快要过去了,为什么还没有投入装修?

    曾:因为我们要谈的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几百人去的居住问题,长期签证的问题,会涉及很多这方面,还慢慢在解决。

    王:那商场什么时候开张?

    曾:过完2005年春节我就准备开张。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温州的产品会占70%。

    王:对这个商场您的投入有多大?

    曾:装修要5000万元,货源就比较大了。

    王:那您估计在平壤的营业额会有多少呢?

    曾:这个无法计算,还是等以后再公布吧。但我很有信心。因为一个国家要追求自己的发展和老百姓的致富,这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次赚钱:出售专利
    
    王:我知道您从小就挺与众不同,一心想着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想法?

    曾:这和我小时候受到挫折有关系。三岁的时候发高烧当时两条腿都不会走路,后来医好了一条腿。当我第一次上小学的时候当时非常的压抑,大家都去运动,就我一个人坐在教室里,我就在想我要改变我的命运。我想我有汽车就好了,他们就永远在我的后面,当时想的是赚钱可以买车,就是这个想法。

    王:那第一笔钱是怎么赚到的?

    曾:第一笔钱应该是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的专利发明出售给别人赚了几万元,那时候才20岁。毕业以后呢,我就到了北京去学习,感觉到人就像蓄电池,你充多少电就能发多少光。当时也做成了我的第一笔生意。那是我在中国专利局查到了一个蒸汽熨斗,我从我叔叔那儿借了5000元,从北京到合肥,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我到厂里一看,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国营厂,我就有了新的想法。这样我把5000块钱一分不剩交给财务,然后呢,我就告诉他们,这钱放你们这里,你们把货发过来就好了,后来发过来,一个星期就卖光了。

    王:后来为什么到东北去发展呢?

    曾:后来我一个叔叔在沈阳有一个门市部亏损了两年,我就把他接手了。第一年就赚了一百多万元,当时我才二十三岁,自己觉得挺满意的。然后第二年我和政府联建盖了温州一条街(现在叫东北服装材料城),在那个时候开始把这个范围做大,当时韩国、俄罗斯、朝鲜很多人就从我们这里进货,我就开始想我们开过去,利润会更高。所以现在的做法不是空穴来风,是经过很多年的努力运筹才产生的结果。
    
  最新消息
    
    曾昌飚在接受王小丫访谈时,表示已动手购买材料进行装修,并力争在春节后把商场开出来。新年已到来,春节临近,曾经炒得热热闹闹的商场能不能以漂亮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呢?本报记者经过求证,曾昌飚告诉我们的最新消息是:因为时间实在太紧迫,相关的审批手续还末完全办好,商场迎客的时间将要延迟,估计明年八九月份开张。神秘的面纱什么时候掀开?看来大家还需要一点耐心去等待。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