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大王:货好更要腿勤
www.zjol.com.cn
2005年01月0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编者按:上海是我省农产品最主要的省外销售市场。有人说,要想进入全国市场,首先要打开上海的市场,由此可见上海市场在我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但要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乘着农展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在上海打拼的浙籍农产品经销商、生产企业,他们的成功经历,或许能给更多的人启发。 个人档案:陈春明,30岁,磐安绿之谷有限公司、上海绿春菌菇配送中心总经理。1992年开始到上海贩销香菇。目前上海90%以上的超市、大卖场销售的食用菌均由他负责供货,年销售额逾5000万元。
农展会上,陈春明的身份有点特殊,作为上海各大超市食用菌的主要供应商,他不是来参展的,而是来采购的。
1992年,18岁的陈春明和哥哥带着向村民赊来的12袋香菇第一次踏进了上海市曹安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大门。面对热闹的市场,兄弟俩一下懵了。香菇还没卖出一斤,先被人偷了3袋。曹安市场总经理康组建这样向记者描述他第一次见到陈春明时的情景:一个年轻人背着一麻袋香菇怯生生地推开办公室的门,衣服破烂、面孔煞白,开口第一句话就是“我怕……”
对那段经历,陈春明同样记忆犹新。第一次生意赚了30元钱。陈春明乐坏了,当即让哥哥带着钱赶回老家,继续收购香菇,自己留在上海负责销售。起步阶段非常艰苦,每天卖香菇的钱他都要用报纸包好,托长途客车驾驶员带回家做收购的本钱,只留下5元钱做生活费。
从几袋、十几袋的托运到与人合伙租车发货到最后独自雇专车发货,陈春明生意越做越大。到1999年,他开始通过中间商向上海的超市供货,建立起了较稳定的销售渠道;经营的品种也从单纯的香菇扩展到金针菇、蘑菇和木耳等食用菌系列产品,年经销额突破了千万元。
但陈春明并不满足,因为通过中间商供货,主动权不在自己手上,风险比较大,因此,他一直想创立自己的品牌,直接向各大超市供货。
直接向超市供货并不容易。农产品进超市的门槛比较高,不仅要有可靠的质量保证,还要有一定的规模。不过,陈春明手里有两张“牌”:一是磐安、丽水等地蓬勃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二是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陈春明手握这两张牌,一次次地上门推销,一次次带着超市的负责人到生产基地考察。陈春明直接供货的第一家超市是家乐福,从上门接触到第一批产品进入超市,前后花了近4个月时间。
陈春明说,第一次向超市直接发货,他心情特别紧张,每件产品都要反复检查好几遍,生怕出错。产品进了超市,他人也跟到了超市,站柜台,当促销员。就这样,陈春明叩开了上海一家家超市、大卖场的门。
现在,陈春明在上海开了四家分公司,并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租了三四亩地,建起了配送中心。每天从各地采购来的食用菌,在这里经过加工、分级、包装,再运到上海各大超市、大卖场。元旦期间,每天的销售量都在三四吨左右。
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古北店,记者看到了陈春明公司的“山外山”牌食用菌销售专柜,品种规格有几十个之多。超市生鲜部经理告诉记者说:“陈春明做生意很精明。”原来,这些天天气冷,陈春明专门推出了食用菌火锅包装。定价7元多一盒的新包装,集中了香菇、鸡腿菇、猴头菇等七八个品种,这样就免去了消费者分头买的麻烦。据超市负责人介绍,光他们这家门店,这种新包装每天就要销出三四百盒。
据了解,新包装不仅促进了销售,而且至少可增加10%以上的效益。
点评:在陈春明身上,生动地体现了浙江人开拓市场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和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目前我省大量鲜活农产品主要还是靠贩销,光是曹安市场,长年在此做农产品贩销生意的浙江人就有五六十个。他们每天起早摸黑,其中辛苦不言而喻。正是这些贩销大军,将我省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到了上海,销到了全国各地。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刘元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