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西湖景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研究 游人数以昆虫来定
www.zjol.com.cn  2005年01月0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闻视角】

   就在前些日子,难得的大雪降临杭城,欣喜的人们涌向西湖,争睹“断桥残雪”。然而,残雪美景没看到多少,倒是人多得让断桥快要真的成“断”桥。更别说一到假日,西湖满是拥挤的人群了。

  人流量过多势必破坏环境。而西湖景区环境一旦恶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西湖。

  而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西湖景区生态环境却日益严峻。

  今年9月,杭州市科技局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启动了西湖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研究及示范区建设项目,该项目将于2006年完成。而它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让人们明白,在西湖周围,多少客流量是合适的,是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

  西湖景区管委会风景局副局长赵可新说,在全国众多风景名胜区中,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如此大规模调查和研究的,西湖还是第一个。

   比如,要新建一个公园时,不是说要把植物种得让人赏心悦目就行,而应该考虑到公园的这些植物与环境之间是否和谐。

  园林,是城市中的岛屿,西湖群山像是大陆,而行道树是连接岛屿和大陆的通道。鸟儿要在岛屿和大陆之间往返,必须在行道树上先歇口气。

  岛屿太小,鸟儿不能筑巢,会回到大陆上。如果大陆生态环境被破坏,鸟儿就会彻底离开。这个城市,也将失去岛屿。

  城市绿化,在丁教授的比喻中显得如此生动。

  而所谓的生物多样性调查,通俗地说,也就是如何让人类和谐地与动植物相处。只有保持物种的多样性,环境才能更和谐。

  对于西湖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意义,这个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浙江大学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丁平教授,以如此比喻来对记者作解释。

  100多新物种盲目进西湖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专家对西湖风景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西湖水域微生物和浮游生物,都是研究的目标。

   研究在继续,破坏的速度却更快。随着“西湖新南线建设”、“新湖滨景区建设”、“西湖西进”、“旅游西进”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加剧了,无意中加快了生物多样性变化的速度。

   再比如,各地园林苗圃、园林植物生产单位及有关园林公司不断地从国内外引入大量的所谓“新优植物”。初步估计,仅5年引入的各种植物物种就有近100种之多。这些植物的盲目引入,无疑将会给西湖风景区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影响。

  什么昆虫就是什么环境

  科学家苦找西湖昆虫

   见到陈学新教授时,他正埋头于亚洲最大的寄生蜂标本库(设于浙江杭州),因一时找不到红标签的孤本寄生蜂标本,虽是冬天,额上却冒出了油汗。

  陈学新,浙江大学教授,是全国为数不多以昆虫多样性研究为主要课题的科学家。他目前的任务是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的新项目———昆虫多样性研究。

  因为,昆虫是生物多样性的指示性动物。

  “在日本,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去识别6种昆虫。每种昆虫对应一种环境。看到某种特定的昆虫出现,就代表周围的环境处于什么级别。我们最终也希望,找到代表杭州环境的特定类型昆虫。”

  陈学新告诉记者,在项目立项之前,杭州对本地的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西湖昆虫多样性研究,是第一次加入西湖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物种。陈学新告诉记者,以往的研究都是到人迹罕至的名山大川深处,对家门口的西湖昆虫,反而没有做过全面调查。

  而其余,诸如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哺乳、鸟类等物种的组成和区域系统特征、主要生物群落特征及其生态功能、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和受威胁状况,外来入侵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状况、生物多样性景观资源的变化等,都是这次科研的主要基础普查内容。

  用赵可新的话来说,这次科研首先要对西湖风景区内的生物“摸清家底”。

  13位科学家要踏遍景区

  要把西湖动植物搞清楚

   也许不久的将来,人们在网站上点击西湖周围的一个公园时,屏幕上将显示出主要的园林植物,植被类型,特征昆虫和鸟类等。

  而杭州的下一代们,可能从小就知道,杭州的生态环境分几种,每种的代表植物和代表动物各是什么,他们可以在哪里找到这些生物。

   为了建立这个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杭州的13位科学家正全力展开调查。

  丁平告诉记者,参与这个项目的科学家有的是来自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湿地生物研究专家,还有的是来自园文局的植物分类学专家。

  这次科研调查主要分成两大块内容:植物和动物。

  植物块又分成植物、植被、园林景观3大部分,动物块又分成鸟类、昆虫、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5大部分。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科学家们的足迹将覆盖所有公园和山区。对于特定的数十个区域,他们将实施定点调查。

   调查结束后,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在西湖边,哪种鸟类代表哪种生态系统,它们既对环境敏感,又便于监测了解;同时,科学家们还会指导城市绿化的合理配置,如果种了树却引不来鸟儿,他们能立即知道原因在哪里。

  并且,西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也将由此确立。

  什么景点多少人就够了

  杭州以后要做到这么细

   丁平教授说,为让更多人了解研究,项目完成后,杭州将在植物园内建立一座占地面积数十公顷的示范区,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区内,将选择不同的生态样本,建立生态区。而对一些特定的区域,科学家们还将进行跟踪记录,以此让公众了解景观与客流量以及生态群落之间的变化关系。

  去年“五一”黄金周,九寨沟就启动了数字化监控系统,于是景区内每一个核心景点的情况尽在掌握之中:哪里的景点车辆超多,有关部门就会马上接到通知,尽量少向这个景点发车,以减少人流量。这一系统的启动,使得九寨沟管理部门实现了智能化调度,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让游客玩得更舒适、更轻松。

   赵可新认为,杭州也完全可以做到九寨沟的水准,甚至比它更完美。


来源: 青年时报  作者: 记者 屠千嵋 文 江波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