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杭州经济适用房缘何不经济?
www.zjol.com.cn  2005年01月0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据新华社消息 杭州市最近发生一起怪事,明明有5万多住房困难户急等着购买经济适用房,但去年底预登记销售当年最后一批2400多套只要3000元/平方米的经济适用住房时,有近千套无人登记。由于后面还有大批候补申购人,这批房子最终能卖出,但有关专家认为,这一现象暴露了目前一个带全国性的通病,即“经济房”并不“经济”。

    市民为何不爱“经济房”

    据调查,杭州这近千套经济适用房无人登记购买,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这批房子距离市区很远,居住者买房的成本虽较低,但入住后的综合生活成本却要大幅增加。杭州这2400多套经济适用房源主要是新增的九堡“新江花园”小区的房子。这些房子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售价一般为多层2470元、高层2930元。但这批房子距杭州市区较远,一般都有15公里至20公里的路程。有资格购买经济适用房的都是偏低收入市民,不可能购置家用汽车,多数人又都在市区就业,目前公共交通设施不足,上下班要跑这么远的路,多花钱不方便。同时,各种配套设施也缺乏,更助长了综合生活成本的大幅增加。如一位原住延安路现住“北景园”经济房的退休人员纪先生反映,他经常要看病,还要送孩子上学和走亲访友等,他一人每月就至少增加了三四百元开支。他苦笑着说:“我的退休工资不多,现在还要把一半扔在进城来回的路上,这个经济房一点都不经济。”

    二是这批房子户型设计过小。据了解,这次有资格登记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有很多人现在住房面积不足48平方米。而政府当初建造这批经济适用房时,考虑到申购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差,所以好心地把这批房子都设计成了建筑面积为55~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但这却偏偏违背了这类困难户改善居住条件的基本愿望。如“都市水乡”小区推出的552套房子,每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虽比申请人现居旧房大十几个平方米,但因是小高层,去掉公摊面积,新旧房子的实用面积就差不多了。两天仅40多人申请登记。

    “经济房”不经济的矛盾

    政府好心没得到“好报”,如果由此责怪申请人要求过高,是不尽人情的,一些部门调查研究不够,未能准确掌握这一社会特殊群体的住房消费心理和他们的真实需求。有关人士认为,所谓“经济适用”应该是一个综合概念,低房价固然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要素,但还要结合当前的社会总体生活需求水平,从困难群体角度考虑,尽可能在其需求愿望、经济承受能力和整体生活成本诸因素之间找出一个最佳结合点,而不能简单地只把经济适用房看成低房价,而不考虑其他因素。

    如何解决“经济房”不经济矛盾?浙江房地产协会等单位的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们认为,首先是要尽一切可能避免经济适用房越盖越远。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都把城区和城区边缘的地块拿去搞招标拍卖,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块可以拍出高价,产生的地价级差能增加收入。如果政府真的体察低收入工薪阶层的难处,是否可尽量把城区至少城区边缘的地块划拨出来盖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

    还有人提出了一种城区、郊区地块搞“地块置换、搭配出让”的建议。如某开发商拍下城区一处高价地块,政府就划拨给其一处郊区低价地块,然后规定其必须利用城区地块盖经济适用房,但允许其用郊区地块盖高档商品房。这样做,开发商可以用郊区开发取得的较高利润弥补城区开发产生的亏损;从消费角度看,则可能取得高、低收入购房者各得其所的效果。

    其次,设计建造确实既经济又适用的户型房。有专家提出,住房是特殊耐用消费品,一户家庭既然拿出了多年积蓄,就总希望房子的使用价值能适当超前一些,今后应该把经济适用房主力户型定为七八十平方米至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宜。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黄国文 张继东 报道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