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伪造文件编织工程骗局  退休翁三年诈百万横财
www.zjol.com.cn  2005年01月1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位退休老工人,不甘“寂寞”,他想出了一条生财之道,三年内还真的成了“百万富翁”。不过,到头来还是难逃法网,近日他被检察机关以诈骗罪提起公诉。昨日,余杭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家住杭州市江城路的陈某出生于1951年,原是火车司机,由于工作性质,退休较早。在和朋友的一次闲聊中得知某地铁路部门有大工程要招标,遂产生了“灵感”。因为以前在上海铁路局上班,他便想出冒充该局基建总公司经理的“高招”,并伪造多份国家文件,同时印制虚假名片,开始了他的发财之路。

    通过朋友介绍,陈某认识了陈志、周桂和周良(均为化名)。2000年至2002年间,陈某谎称余杭某编组站将有标的额达几个亿的工程要招投标,并以参加工程招投标需要缴纳保证金和“上下打点需要钱”为名,从陈志处骗得人民币4.5万元。

    2002年8月,陈某被陈志等三人识破骗局,为了偿还三人的欠款,加上第一次出手就有人上钩,陈某紧接着又伪造了“上海铁路局党委和组织部第32号令”、“关于上海铁路局乔司重点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通知”两份文件和“上海铁路局基建总公司乔司基建指挥部总指挥”的名片,准备骗取其他人的钱财。陈某采取上述同样的方法,通过朋友的介绍,先后骗得其他近10人共计100多万元的钱,其中最高的一笔骗款高达50万元。期间,陈某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归还了部分被害人款项,其余都用于挥霍。到2004年4月案发时止,还有90多万元被骗款不能归还。

    90多万元都挥霍到哪里去了,陈某不肯交代。
    
  反思
  其实一个电话就能识破骗局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虽然陈某不日将接受法庭审判,经办此案的办案人员向记者表示,陈某的诈骗手法其实非常简单,他就是利用承包商们的投机心理,编造出一个个成百上千万、甚至数亿元的工程。只要对陈某的资历和提供的材料稍加审核,或向有关部门打个电话,陈某的骗局就会原形毕露。此外,陈某能够屡屡得逞,说明招投标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漏洞,这需要进一步完善。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通讯员清儿浩亮王滨 本报记者陈洋根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