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社会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记者对话望江门一带的露宿拾荒者
www.zjol.com.cn  2005年01月1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片堆满建筑垃圾的工地上,一顶顶“小帐篷”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很萧瑟,一旁升起的袅袅炊烟证实了这几块破布、竹竿撑起的其实是一个家。俞先生住在江边,来来去去时发现望江东路和钱塘江路交叉口的空地上住着很多外来拾荒者。“听说明天又有雨雪了,我挺担心那些露宿在空地上的人们,这么冷的天,那薄薄的帐篷怎么挡得住风?快过年了,他们不回家吗?”前天,俞先生关切的心情在电话里表露无疑。他说,“早报曾给露宿街头的人送过毛毯,这是一件好事,我也很想帮助他们,但不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

    前天下午3点半,记者在杭州冷冻肉类加工厂的工地前找到了这块空地,它的身后是一座座矗立在江边的高楼大厦,但这片空地上却堆满了小山似的建筑垃圾,干枯的茅草足有一人多高。但是,记者沿着空地外围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俞先生所说的外来拾荒者。这时,不远处一辆装满垃圾的自行车一路颠簸着闯入了那块工地。记者紧随其后也进了工地,眼前的景象着实令人吃惊。
    
    1 八九根竹竿撑起一个家

    这里的空气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恶臭。地上堆满了三四米高的破旧纸板箱、易拉罐和塑料瓶等废品垃圾,约20个“小帐篷”散落在工地中央,几十位拾荒者正忙着整理一天的收获。由于周围尽是齐人高的枯草和小山似的建筑垃圾,所以在工地外围很难发现他们的存在。

    小帐篷的搭建极其简单,用八九根竹竿做个框架,然后覆上尼龙纸盖上稻草以御风寒。“家”中的摆设十分简陋,仅有一张着地的床,床上铺着薄而黑亮的被子,床的旁边堆着积满污垢的碗筷,家门口有一只自制的煤炉,“富裕”的人家还会摆一张残腿的桌子。

    2 起早摸黑只与垃圾为伴

    记者的造访打破了这里原有的宁静,他们都显得特别警觉:“你们是干嘛的啊?我们马上就走了。”但当记者说明来意后,他们一个个都变得健谈起来。

    老汪算是这里辈分最高的,一件深色的中山装、一双漆黑开裂的手、一脸乌黑灿烂的笑容、几缕银灰的发丝,岁月在他身上的每一处地方都留下了沧桑的印记。老汪一边准备晚饭,一边唠叨着:“干这行也是没办法,家里穷,自己又没本事,孩子还要读书,只有干这样的活。”

    “每天早晨6点出门,到11点左右回来吃一顿午饭,下午4点左右回来吃晚饭,有时晚上也会出去转转,拿个手电筒一个垃圾箱一个垃圾箱去照。虽然现在干这活的人多了,但还是比在老家种田强,捡垃圾这行当不要本钱,不要技术,只要肯吃苦,不怕没面子就行,我们在这里搭屋子主要是为了省房租钱。”老汪笑着说。
    
  3 不讲吃和穿最怕天变脸    

    闲聊中,记者得知老汪是安徽阜阳的农民,今年54岁,在这片工地上住了已有1个多月,“隔壁邻居”也大多是安徽阜阳人。“大家都是老乡,也好有个照应”。正说着,一位姓戚老乡的晚饭出锅了,是满满一锅鲜肉馄饨。

    他捡起丢在地上的包装纸说:“6包,120个,没拆过,都是我从垃圾箱里捡来的,看看过期的时间不长,所以全下锅了,大家一起吃。”

    记者留意到,老戚的餐桌上还有一个咬了一口的汉堡。“也是你捡来的?”

    “嗯,你们城里人太浪费了。我们捡垃圾的最怕下雨天,前段时间雨雪天气,屋子漏水,被子浸湿,冻得要死。这还不算,堆在屋外的纸板箱、易拉罐也会发霉、生锈,卖不出去了。”老戚很气愤的样子。
    
    4 揣着希望心就变得踏实

    一伙人很快地吃完晚饭,就散开了,但是有一位却没走,跟老汪并肩坐着,信手点起一根烟,深深吸了一口,一副满足的样子。“又要过年了,得把堆在这里的东西理理干净,早点卖了早回家。近些日子城管曾来劝过我们,要我们去救助站,我们也知道这样搞对杭州的形象不好,所以还是早点回老家去算了。”这人开口说道。老汪说,他姓刘,但大家都叫他“老四”。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家务农,小儿子上高中了,我想让他上大学,就和你们城里人一样。虽然我每天只能‘捡’那么10来块钱,但怎么也不能让孩子受苦。”老四紧缩的眉宇间一下子舒展开来,漾起愉快的笑容。

    “听说城里人很怕我们,说我们会偷也会抢,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这样,但我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心里很踏实。你看我的自行车也是车摊上买来的,不过我知道他们的自行车都是弄来的。”老四弓着身子,说得很小声。

    不知不觉中,和老汪们的攀谈已近黄昏,晚风吹起,寒意丝丝袭来。老汪捂了捂紧衣服,站起身走到“家”门口的枯树前,树上挂着一面老汪捡来的镜子,反射着昏黄的阳光。老汪撩了撩额前的头发,嘿嘿一笑说:“回家前还得把头发剪剪,不然回去给乡亲们笑话。至于这窝,也不知道明年还会不会在这里了,说不定……”这时,忽有一群麻雀飞来,停在枝桠上“唧唧喳喳”,把老汪的后半句话冲得支离破碎。(此报料获奖80元)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见习记者丁原波/文本报记者姚震/摄

相关稿件:
 
 生活资讯 更多 
 联系方式  

真诚与社会各界合作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0571-8531103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