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零时30分,我省第一寿星——开化县封家镇八一村老人郑如达在开化家中仙逝,享年111岁。
郑如达生于1895年3月9日。年轻时以撑船为生,解放前开过杂货店、豆腐店。
去年3月9日,郑如达迎来110岁生日,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与家人一同为老寿星过生日,30多位家人还拍了张“全家福”,本报曾对此作过详细报道。
92岁还挑豆腐去卖
郑如达有兄弟4个,他排行老四。从小郑如达就学会了放木排的活计,常年在水路上往返于开化县华埠镇与江山市之间。
1928年,郑如达成了家。4年后,他在华埠镇开起了豆腐店。1937年,郑如达在一场伤寒病中险些丧生。这一生死之劫,让郑如达看淡了人间得失。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当地成立了郑家供销合作社,需招几个脚力。年已花甲的郑如达报名参加。从郑家到华埠,当时是15公里的羊肠小道。早上,郑如达肩挑近百公斤的山货到华埠;下午,又从华埠挑回化肥、日用品等,一天一个来回,风雨无阻。
在供销社呆了3年后,郑如达重操旧业。由于他做的豆腐细嫩味美,方圆十几里地都有了名气,7公里外一家厂的工人吃了他做的豆腐后,常让人捎带。为此,年届八旬的郑如达隔天就要挑一担豆腐去叫卖,这一挑就是十多年。直到1987年,88岁的老伴去世后,在儿孙的极力劝阻下,93岁的郑如达才歇手,开始在家帮儿孙料理家务。孙子开了家榨油坊,他就帮助记记账。
79岁儿子赞父亲身体棒 郑如达的长子、今年79岁的胡年发谈起父亲生前的身体激动地说:“除了耳朵背,父亲比七八十岁的人还要健康呢。”
郑如达常对村里人讲:“生病要看医生,要吃药打针才会好。”前年夏天,他肚子有点疼,就让小儿子送他去县医院检查,发现是着凉了。医院又为他做了全身体检,发现他各个器官棒得很。
郑如达在饮食上有独特“套路”:“一日三餐,五谷杂粮;荤素搭配,禁烟限酒”。胡年发说,郑如达特别喜欢吃豆腐,几乎餐餐不少。常年青菜萝卜相伴,有时也搭配一些鱼、肉、禽蛋等。他每天要适量饮点粮食酒,但从不抽烟。儿媳陈秋莲说,公公上了年纪后,每天早上都要吃一大碗蛋花,中饭、晚饭要吃点炖烂的鸡肉。
常给76岁的儿媳买零食
“人生两件事,一为自己,二为别人。”这是郑如达的做人原则。村民们都说老人待人热情,乐善好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他做豆腐时,一些穷邻居要赊账,他总是说“好”,从不管人家还不还,也不上门要账。卖豆腐时,顽皮的小孩碰翻了豆腐担子,他总是一笑了之,相反还要劝家长不要打骂小孩。就是老人去世前,老人还是常到村里的小店,买些糖果分给小孩吃。有一次,他到邻村买豆腐,看见一个村妇身体很弱,便掏钱买补血药送给她;新华村一村民到郑家村加工面条,加工费不够,郑如达二话没说就补上了,见对方衣着单薄,他还送上一件棉衣。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郑如达从不倚老卖老,儿媳陈秋莲23岁时进的门,与婆婆脾气不投,郑如达总是好言相劝,直到双方心平气和。郑如达还不时买点零食给76岁的儿媳。已当上奶奶的陈秋莲说:“40多年了,公公从来没说过我一句重话,也从没对我红过一次脸。”
在郑如达的影响下,这个30多口人的大家庭和睦相处,为全村人树立了榜样。
好心情的老人无疾而终
研究表明,良好的生存环境,是人长寿的重要客观条件,这也为郑如达的长寿作出有力的注解。
开化县地处钱塘江源头,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当地工业企业少,空气和水源几乎不受任何污染。空气中含氧量高,是“天然氧吧”。特别是山区人饮用的山涧泉水,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天然矿泉水”。
胡年发感慨地说,父亲经历了3个世纪,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记者在去年10月曾拜访过老人,当时他精神还非常好,还和记者聊了很长时间。
胡年发说,父亲满100岁时,县民政部门每月发给50元的生活补助,后来又提高到每月200元;逢年过节时,县领导都要上门慰问。得知老寿翁仙逝的消息,当地政府和民政部门均第一时间前来慰问。
郑家人说,今冬衢州下了罕见的大雪,老人曾感染过风寒,不过很快就好了。前几天突然说身体不舒服,医生来检查,也没发现有什么明显疾病,本来打吊针的,但因为血管老化打不进去。老人离世时很安详,没有丝毫痛苦表情。医生介绍,老人无疾而终属自然死亡。
●新闻链接
去年11月19日,世界第一男寿星113岁的美国人弗雷德·黑尔去世。目前世界第一男寿星是德国人、111岁的赫尔曼·多内曼。
目前我国年纪最大的人是120岁的广东老太李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