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温州民间借贷现象剖析 投机性走向理性化状态

www.zjol.com.cn  2005年01月2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今年(2005年)1月21日,温州市政府举行2004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局长公布了一组数字,引起了当地记者们的关注。第二天的《温州日报》报道:“宏观调控对我市的影响主要在资金供应上,银行存贷款增长出现了较大的回落,对部分行业也带来较为明显的影响。统计显示,2004年12月末,全市金融存款增幅从年初的24.2%下降为10.2%;贷款余额增幅从2004年1至5月份的35.9%以上下降为16.9%。”

  本报记者此时正在温州采访,手头上有一份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分局的调研材料,称:“新一轮宏观调控实施以后,温州民间借贷规模有所扩大,利率明显上升,在一定程度缓和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民间借贷资金在流向上与信贷资金形成‘你退我进’局面……”

  温州民间借贷资金,何以能与信贷资金形成“你退我进”局面?其特点如何?发展态势如何?记者为此深究一番。

  敏感地发生了新的变化

  温州是全国首个金融利率改革的试点城市,又是全国惟一的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温州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丰富实践,又有丰厚的民间资本和活跃的民间借贷活动。

  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分局的调查认为,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趋紧,温州民间借贷活动敏感地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民间借贷规模大幅增加。温州市有中小企业7.7万家,其资金来源中,由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三部分构成。2003年末,三者比例为57:37:6。到了2004年6月末,民间借贷上升4个百分点,少数企业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苍南县10家企业短期借款余额18159万元,其中民间借款2929万元,占16.2%。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调查,2004年末,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为420亿元。

  第二,民间借贷利率明显上升。2004年4月,温州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9.00‰,5月上升到9.58‰,6月又上升到11.97‰,7月继续上升到12.03‰。平阳县肖江镇民间借贷利率前两年一直维持在8‰上下,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以6‰利率就可筹到资金,而在2004年3月下旬到4月初,民间利率开始上升,由8‰升至10‰,经营情况一般的企业以12‰利率才能借到资金。第三,民间借贷活跃程度区域差异和企业差异明显。从区域来看,农村的民间借贷活动明显比城市活跃。从企业来看,融资方向青睐于中型企业,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在“中国电器之都”乐清市柳市镇,一般是年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的中型企业能从民间得到借款,小型企业比较难以直接得到民间借款,而规模大型企业比较容易得到银行贷款。

  民间借贷活跃的主要原因

  民间资本是温州社会资本的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都主要依靠民间资本。

  温州的民间借贷一直存在,活跃程度与温州经济发展有关,与温州银行资金供求有关。当国家银根紧缩,市场资金短缺时,民间借贷规模就扩大,利率就上升;反之则规模缩小,利率下跌。

  当今温州民间借贷活跃,是出于两个主要的原因。

  一是企业资金链趋紧。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后,一些企业产品销售和货款回笼受到一定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困难。平阳县的塑编产品很大比重是水泥产品的包装物,在国家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水泥行业加强控制后,生产淡季提前到来。平阳县10家塑编企业的应收账款,在2004年6月末比3月末上升100.9%,6月末存货比3月末上升14.87%。苍南县一印刷包装企业6月末应收账款余额达3300万元,比年初上升784万元,上升幅度为31.16%,应收账款占销售额的比重高达55%。在经济局部过热的情况下,一些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增加企业的存货资金占用,成为加剧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又一重要因素。温州一家生产轴承的集团企业,2004年计划实现轴承产值10亿元,由于主要原材料轴承钢近10个月来价格暴涨,中型以上轴承原材料成本平均上升30%。为维持原有规模正常的生产周转,全集团轴承企业需增加流动资金3200万元。在银行贷款增加2100万元后,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二是信贷资金趋紧,信贷政策调整。

  在宏观政策的作用下,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来源趋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直接减少可用资金近10亿元,间接减少贷款规模50亿元左右。部分企业提取存款充实流动资金,个人提取储蓄进入民间借贷领域,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银行信贷资金的紧张局面。

  2004年4月以后,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信贷管理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适度控制信贷增长,上收信贷资源配置权限,加强贷款风险管理。5月1日以后,温州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提高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总体利率水平上浮幅度在20%左右。生产经营性贷款方面,建设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利率,建设银行从原来的基准利率上浮35%提高至上浮50%以上,最高上浮至70%。

  这样一来,一些企业的资金需求无法从银行得到满足,便转向民间借贷。一方面是紧缩的银行信贷,一方面是活跃的民间借贷市场,温州的民间资本又一次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在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民间资本的最新态势

  据中国银监会温州监管分局调查测算,温州民间资金在1500亿元左右,其中370亿元在跨区域流动。

  温州的知情者分析说,民间资金主要来自于这样一些渠道:经商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侨属侨眷的自有资金;城乡居民的劳动收入和历年的积蓄;从亲戚朋友和银行借入的资金等。

  据温州市统计局统计,2004年温州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47元。

  温州发达的民营经济积累了相当丰厚的民间资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资金的流动和扩张。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投资房地产的风险明显加大,银行的存款利率又比较低,股市低迷,加之温州人向来不喜好炒股。如此以来,没有更合适的投资去向。而温州人又十分追求投资回报,将自有资金借贷给企业,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乐清市柳市镇一家生产低压电器的企业,3000万元的技改项目总算立了项,却遇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原计划资金缺口300万元。这家企业通过房产抵押,并以企业品牌和个人信誉,向社会多方筹资,终于把技改推上马。这家企业主不胜感慨:“民间资本救了急!温州企业家的成功,离不开民间资本。”2004年11月,从事外贸生意的郑先生将建设银行温州分行的135万元贷款还贷后,就不急着续贷了,因为他身后有笔“预备资金”,出借方是他表姐。因为信任,表姐将这笔闲钱存到了他这里,连张借条也没要。

  温州的一个调查表明,借贷资金中有65%为放贷者自有。借贷资金的67%用于生产经营,19%用于小生意,4%用于养殖业。民间借贷资金一般用于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但借贷主体往往不是企业,而是作为业主的个人。借贷主体的个人化使债权关系清晰,从而利于风险损失的补救。

  有人说:“在银行信贷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民间金融活动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有人说:“民间资本的借贷是解决许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银监会温州银监分局副局长张震宇将他的新著《温州模式下的金融发展研究》送给记者,他说:“温州经济发展的特征,与民间信用具有天然的亲和性。现阶段温州民间信用活动呈现出利率灵活性、操作简易性、活动区域性、关系依附性和风险隐藏性等特点,表现出与银行、信用社等正规金融组织的不同属性。民间信用是客观存在的,禁止不了,但也不可放任自流,对民间信用应积极引导,加强管理,促使其健康发展。”他向记者透露,在温州试点“中小企业投资融资公司”可行性研究课题已完成,这是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新型金融机构,如果试点成功,将会为一些投资难、融资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资金“造血库”。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在2004年末完成了调查报告《温州民间资本的发展与引导研究》,指出:“目前民间资本形态发展的最新态势是开始出现金融资本的端倪。这主要表现在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中的民营化、农信社体制改革中农村民营企业和业主的投资入股,以及纯粹由民间资本组建财团的出现等。……温州民间金融活动正逐步由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性走向理性化状态。”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袁亚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