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由杭州市人事局和高新区(滨江)管委会举办“相聚休闲之都,共建天堂硅谷”2005留学人员迎春联谊会。100余名在杭创业的留学人员参加了联谊会。
2004年,杭州先后获得了“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2004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等荣誉和桂冠。
鼓励创业优惠多
在过去的这一年,杭州市政府出台鼓励留学人员来杭创业的各项政策。杭州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去年技工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据介绍,为吸引留学人员来杭创业,同时考虑到留学人员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有关部门就给他们发放留学工作证,帮助他们办理子女入学等手续;考虑到留学人员的住房问题,杭州市就专门拿出部分经济适用房房源优先供留学人员购买;为激励留学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和创业,杭州市政府每年为留学人员提供300万元的创业资助,其他各城区和开发区也专门为此划拨了经费。因此,有28位来杭创业的留学人员得到创业资助408万元,30名留学人员解决了经济适用住房;先后邀请美国网络工程师协会、生物技术代表团等10多个海外留学人员组织来杭考察交流。
创业成功率很高
“在杭州创业的留学人员,成功率都很高。”过年,对于来杭创业的留学人员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目前,杭州市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已超200家,比前一年新增40余家,主要分布在信息微电子、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五大高新技术领域,投资总额2.5亿美元,2004年技工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涌现了以全国最大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群体,其中年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企业6家,超千万元企业10家。为杭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杭州市人事局局长郑素说:留学人员掌握和拥有某一个门类、一个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具有很强的中西文化交融和辐射能力,是社会先进生产力和中西文化融合的物质载体。今后,杭州市将继续努力为“海归”提供发展的优质土壤。
海归的本土化策略
曾经有一位英国回来的“海龟”在人才市场上屡受挫折,甚至开始怀疑,国内对有“海龟”身份的求职者有“歧视”?也曾经有人提出,海归回国发展要先把“海龟”这层皮蜕下,变成“土鳖”后才能成功。
其实,这里就涉及到海归的本土化策略问题。
也许从五六年前“海归”的无限风光,到如今“洋学历”文凭真伪难辨,的确需要“海归”们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曾经不切实际、盲目崇拜的“海派”行为、举止和语言,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记者所接触的许多海归,都不再有这层坚硬的“壳”。
但是,“海龟”千万不能变成“土鳖”,否则最令人期待的中西融会贯通的根本特质就完全丧失了。
今天,许多比较迷惘的“海待”,多是从来没有工作经验,二十五六岁回国的年轻海归。尤其是他们回到国内的第一年,所学所长并不一定能全部发挥出来,因此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就像《海归时代》里所写的:如今的海归当中,很多是从学生到学生再到学生,如果在国内工作过几年,再出国留学,将来回国就业就会比从来没有工作经验的好。因此,书中劝告那些宁愿在家待业一年也不肯“低就”的海归,“别让你的简历空白,让自己在企业里有三到六个月的试用期,不但有了工作经验,而且对刚刚回国的海归来说也比较容易进入角色。”
创业就业自己作主
眼下,海归的就业情形的确也不令人乐观。因此,有许多人开始考虑自己创业。
海归应该创业还是就业?什么样的海归适合创业?选择什么行业创业相对容易成功?对此,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海归创业者”,给正在就业和创业之间徘徊的海归提出一些建议。
中广媒体传播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辜勤华说,如果你是学金融、法律的,你到国内来创业,相对来讲比较难一些,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但是也有很多的CFO,或者创业的也有,但总的来讲,创业需要你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从量变到质变。到国内来创业,大部分还是应该走就业的路,然后逐步再创业。创业公司一定要找一些可以取长补短的人,如果创业模式就是三四个人有一些技术,都是搞同行的,这种创业一般不会成功。
这些年来,大部分海归回国发展的最好选择是大的跨国公司或者机构。一旦选择创业,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并不完美的竞争市场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另外需要承担创业过程的全部责任。
对海归创业者的第一个建议是:企业里全是海归不一定是好事,毕竟距离国内实际情况比较远,有时候很多东西想不到,需要有兼容的团队帮助你成功创业,要形成一个合理的企业生态环境。
第二个建议是,回国创业选择行业应与本人所长相关,更与国内经济氛围相关,技术性产品与资金的结合两点都具备的人,就可以考虑与合作者共同创业,同时需要对国内的相关制度、公司运作等做比较详细的研究。很多海外归来的人多具备技术专利等,需要找到海内外的投资者一起创业,而技术专利和资金持有者都应该互相尊重对方的资源,还要尊重管理团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