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大年初二体验急诊室里医生护士的忙碌生活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1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伤情最重,昏迷不醒,随时有生命危险……从大年初二早晨8点开始,沈伟锋要和10名同事陪着6名急诊重症病人在监护病房一直呆24个小时,还要随时参与急救和其他急诊病人的治疗。

  查病房二楼到四楼

  “毛阿姨,新年好!”大年初二早晨7点50分,沈伟锋精神抖擞地走进急救中心二楼的重症监护病房,与正在给一位病人换尿布的护工毛雪芳打招呼。10分钟后,换上白大褂的他从大年初一的值班医生那里接过病人的病情记录,开始查房。

  这个病房躺着的6位病人是整个医院急诊楼里伤势最重、病情最危险的重症患者,都是因为突如其来的车祸送到这里来的,头部大多有严重创伤,几个病人身上还有多处骨折。虽然经过急诊抢救,但仍未脱离生命危险,病情时刻都会发生变化,所以要求医生要格外认真仔细。

  沈伟锋拿着每位病人的病情记录,逐一进行了检查。“1号病人呼吸有点急,5号病人要换药了……”沈伟锋边查看病情,边交待身边的护士小梁。小梁已经有8个月身孕了,挺着大肚子,走起来很吃力。“过年病房人手紧,不过小宝宝挺乖的。”小梁笑着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

  这时病房的另一位医生高海霞来了,她专门负责记录一天每个病人的病情,并根据不同时间的症状及时对症下药,如果自己处理不了,再通知沈伟锋。她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才一年不到,原来是内科病房的。一个女医生为什么不在相对轻松的内科,要到责任重、压力大、工作繁琐的急诊病房?可她却不这么想:“我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看到这些伤情危重的病人能通过自己的治疗,早日康复,有一种成就感。”这是高海霞的理想。

  查完自己病房的6位病人后,沈伟锋又戴着听诊器到4楼的病房去看病人,那里都是趋于康复的急诊病人,因为他是值班医生,所以那里的35位病人都归他管。做了5年急诊医生的沈伟锋非常体会病人的感受,所以看到病人,会尽量说几句祝福的话。

  9点半,查完病房的沈伟锋回到监护病房,这里的6位病人更需要他。

  做锁骨下深静脉穿刺

  “沈医生,4楼的一位病人身上没地方输液了。”在病房呆了一会工夫,沈伟锋接到4楼护士的电话,马上跑了上去。作为值班医生,他要随时待命。

  “病人全身上下所有的静脉都打遍了,都发硬了。”4楼的护士一脸焦急。沈伟锋到病房一看,果然如此。“做锁骨下深静脉穿刺。”沈伟锋果断地说。做锁骨穿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按照规定程序,他把病人家属叫出了病房。

  “病人需要做穿刺,可能会出现麻醉过敏、血管损伤、气胸、血胸,甚至心跳呼吸骤停。”沈伟锋把穿刺可能造成的几种意外毫无隐瞒地告诉了病人家属,让家属做最后决定。“没有别的办法了吗?”病人的妻子有些担心,沈伟锋摇摇头。“我们相信你!”妻子在病历上签了字。

  “消毒、打麻醉、穿刺……”沈伟锋有条不紊地操作着。静脉紧贴着动脉,要是有一丝误差刺到动脉,就会造成大出血,后果可想而知。一切都凭他多年的从医经验,看着他轻松的表情,谁也无法体会他此时内心承受的巨大压力。

  “痛……”这个病人因为车祸已经在急诊病房住了两个多月了,大小手术动了好几次,但还是有着很强的恐惧心理,就算医生给他擦碘酒,都会大喊大叫,一旁的妻子苦笑着说。

  “没问题了。”沈伟锋插上输液管,病人又重新恢复了平静,病人的妻子一脸感激。

  吃喝拉撒都要照料

  在一片忙碌中,时间过得特别快。中午12点,护士和护工开始给病人擦洗身子。护士封秀琴和戴佳丹负责1床的病人,这个病人已经昏迷两天了,吃喝拉撒都要靠她们照料。因为怕外界感染,重症监护病房谢绝病人家属参与照料。

  掀开被子,一阵恶臭迎面扑来。病人重度昏迷,大小便都在床上,擦完屁股后,封秀琴又给病人换上了导尿管。“早就习惯了。”封秀琴表情坦然。小戴拿着一块热毛巾给病人擦身子,还不停地拍病人的背,好及时把痰咳出来。这里的病人每两小时都要翻一次身,避免因长时间卧床生褥疮。

  6床的一位小伙子由于脑部受伤,思维已经混乱。在护工袁雪桃给他擦身子时,双脚不停地乱蹬。做了14年护工的袁雪桃一点都没在意,依然耐心地擦洗着。护士胡滢则拿着一根针筒给小伙子喂水,小伙子才渐渐安静下来,对她们来说,这些早已是家常便饭。

  这里的病人一刻都离不开照料,所以医生护士都是轮流吃饭。一旦碰到紧急情况,饿一顿是常有的事。

  护士和护工最辛苦

  因为要通宵值班,在食堂吃完午饭后,沈伟锋准备回到办公室打个盹。“医生的工作时间无法控制,随时都会有急救病人送来,只好自己调节。”沈伟锋说,“医生还算好的,护士和护工最辛苦,整天都要守在病人身边。”

  “粱皎,你也去休息一会吧。”江小荣是该病房惟一一位男护士,特别会照顾身边的姐妹。他昨天负责给急诊室的一般病人输液,这些病人都是因为感冒发烧、拉肚子挂急诊的,活要相对轻松点。

  “你们轮流去睡会吧。”看着辛苦了半天的同事们,小江有点心疼。“我是男的,挺得住。”小江开玩笑。虽然在休息,但护士们的心依然牵挂着床上的病人。

  4床的病人是大年初一刚刚送进来的,病情特别不稳定。负责他的护士黄晓霞虽然靠在椅子上,但眼睛却不时地朝病人张望,生怕出事。护工毛雪芳则趁这个时候,帮医生把开出的化验单送到医院其他科室,除了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外,这也是她的一项工作。

  呼机一响抢救开始

  下午3点,病房内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嘀嘀”声,正在给病人做记录的高海霞从口袋里掏出一只传呼机。“门诊有一位车祸伤者送来,赶快下来抢救。”屏幕上显示。

  “沈医生,下面有病人送来。”高海霞向沈伟锋的办公室喊了一声。这只传呼机是专门给她配的,为了保证伤者能及时得到抢救,在一楼的门诊医生不够的情况下,就是通过这只传呼机请求支援的。

  当沈伟锋赶到楼下时,伤者已经从救护车上抬了下来。这是一位从萧山送来的中年妇女,昨天下午1点多坐在摩托车后座上被一辆汽车撞翻在地。头上已是血肉模糊,不省人事。萧山的医院看了后,说已经太晚了。但家属仍抱有一丝希望,转送到了这里。

  沈伟锋和其他两个急诊医生立即投入抢救,四五个护士围在一旁协助。插气管,上呼吸机,量血压,测心跳,一会工夫,沈伟锋的额头上就渗出了汗珠。呼吸时有时无,心跳也测不出了,虽然沈伟锋已经竭尽全力,但由于伤者伤势太重,生还的希望已非常渺茫。

  虽然沈伟锋已经不止一次目睹这样的惨状,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看到这悲伤的一幕,他内心依然会隐隐作痛。

  “但愿这样的伤者少一点,但愿每个人都平平安安一生。”沈伟锋淡淡地说。

  受访人群

  沈伟锋(浙医二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主治医生)高海霞(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生)胡滢、梁皎、封秀琴、黄晓霞吴瑞芳、戴佳丹、汪小荣(护士)袁雪桃、毛雪芳(护工)工作时间

  医生:2月10日8时——2月11日8时

  护士:2月10日8时——17时

  护工:2月10日6时——18时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金振东  编辑: 俞斌

 相关稿件
·体验触摸真枪的感觉
·体验校园的“招聘会馆”
·卖票人对七艺节的深体验
·市民体验“火中逃生”
·浙师大第5次生存体验完胜
·乡干部体验“打工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