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是有智慧的。历史的积淀、文化的传承、时尚的创意,让两千多年的宁波城于沧桑和安详中体验、表白城市精神的一脉相传。
游过天一阁,路过老外滩,在正月初五的夜色中,我们走进宁波大剧院———2004年甫落成的宁波文化新坐标。
一级、一级,拾阶而上,大剧院的非凡气宇,渐渐逼近。莫名地,感觉我们从天一阁藏书楼到大剧院的一路,宛如搭乘着文化凝成的缆车,穿梭这座城市的智慧渊深。两位回乡记者的触景感言,不拘流淌。
陈春艳:看,姚江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就像张开双臂,把宁波大剧院轻轻一拥。大剧院的造型,也像一艘正要扬帆远航的巨轮。
黄玮:择水而居,大剧院的地理就很传神地表达出了宁波文化的气质:“水样”的开放、融会,生生不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宁波自古就是中华文明沟通世界的前沿。
陈春艳:是呀,听朋友说,这个大剧院是宁波城市建设的一个大手笔,落成后这里好戏不断,百老汇等内外知名剧团频频造访,现在的宁波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世界各地的精彩演出了。
黄玮:这几个月来,《音乐之声》、《胡桃夹子》、维也纳爱乐乐团等在此接连演出,为这个漂亮的硬件构筑了出色的软件,相得益彰。而且为了让老百姓进得来,看得起,这个大剧院的票价还格外“平民化”,同一台演出,票价一般只有上海、北京的三分之一左右。
陈春艳:今天演出的《糊涂戏班》听说是来自英国的剧作,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重新演绎。春节期间的戏,还有现代京剧《图兰朵公主》。这会儿,我们先进剧场看看吧。
黄玮:你注意到了吗,剧院大厅里的两幅巨型画作很有意思,一幅以《梁祝》为主题,梁祝的故事就是起源于宁波的姚江两岸,另一幅描绘的是宁波三江口的新貌,由古及今“点睛”本土文化。
陈春艳:其实大剧院本身就是一个标志性的文化景观。据说仅是主体建筑的建筑面积就达7万多平方米,周边还有近10万平方米的园林绿化和景观道路,直径10厘米以上的树木就有1000多棵,工程量创下了宁波文化建筑新的历史纪录。
黄玮:对的,在我心目中,古老的天一阁和这时尚的大剧院就是宁波人写给城市的诗。一首古典,一首现代,都贮存着浓厚的时代烙印和精神力量。天一阁是江南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有很多古籍孤本,是现代人了解历史的宝贵途径之一。再说这大剧院,内部的设计也很有特点,在可以容纳1500人的主剧场里,最远的坐席离舞台也不超过25米,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接触来自世界各地最现代的文化精品。
陈春艳:而我们刚刚路过的老外滩,恰恰就是这两者之间的一种对话。这里和上海新天地一样,原来是一片近代中西合璧的老建筑群。从前年开始,“修旧如旧”,成为酒吧、茶馆和咖啡厅聚集的时尚之地。坐在曾经的英国领事馆门廊中,喝一杯暖暖的咖啡,欣赏眼前三江口日新月异的风情,滋味不一样吧。
黄玮:“让记忆在建筑中保存,让风华在建筑中延伸”,写在老外滩的这句广告词,就从一个侧面说出了文化内涵在宁波建筑里的纵深传递。天一阁、老外滩和大剧院,以不同的姿态,塑造和表达着“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苦乐、祸福、理想和现实……
陈春艳:前几天碰到一位博物馆的专家,她告诉我宁波现在特别注意发掘历史,天一阁扩建、老外滩翻新,市中心的月湖也在按照宋代的图纸复原。这些古朴的建筑,已经成为宁波人追忆历史的一个个载体。
黄玮:其实,我们更在创造历史。当今天的“大剧院”成为明天的“天一阁”时,后人又会创造出属于他们的“大剧院”,文化的深度和活力就这样升华。好戏还在后头呢,先让我们看这一出《糊涂戏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