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翔:您好!春雨是诗,烟花是画,鸡年吉祥……”
猴年三十,小年夜刚从日本走访研修生飞回的刘桂英吃过年夜饭,早早地走进了书房,伏案给在日本的研修生写信,要把在日本和研修生一起活动拍摄的100多张照片分装在61只信封内,赶在年初一这个特殊的日子寄给在日本各地的研修生。
送出去了1000多人
刘桂英40出头,熟悉日语、电脑的她在担任长兴县外经贸局外经科科长的10余年来,她创造了长兴的几个全国之最:组织1000多人赴日本等地研修,创汇近3000万美元;现在国外的仍有400多人,年创汇300万美元;去年,又向日本输出劳务人员350多人。在长兴,几乎人人皆知这位研修人员的“贴心大姐”。
11年前,刘桂英拿到国家劳动保障部10个赴日本研修的名额,但老百姓第一次面对“打洋工”,多数人心存疑虑,全县报名者少得可怜。为让群众了解“研修”是怎么回事,刘桂英专程到日本,花了2个月时间,拍摄了研修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录像带。一回长兴,她天天带着录像机,到农民家中宣传。10多天下来,首批9位长兴研修人员终于上路了。
与当初的“凄凉”相比,现在长兴的研修生可用“红火”形容,闯世界、赚洋钱、学本领,已成为当地百姓致富的手段之一。但出国的人多了,各种意外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刘桂英为此从报名、培训到出国,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审核和管理制度,以人员素质打响了长兴研修人员的品牌,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外企业的认可和赞扬。
特殊“家书”坚持了十多年
年轻人离家千里,时常会遇到困难和困惑。如何及时了解他们的动态,做好思想工作?刘桂英选择了用书信与他们进行感情交流。
10多年来,刘桂英养成了一个习惯:上班第一件事是到传达室看看有没有来自日本的“家书”。收到“家书”,不论工作多忙,她都要抽时间回信。“常言道‘家书抵万金’,”刘桂英说,“我们千方百计把他们送出去,跟踪教育责任重大!”
前年底,刘桂英在凌晨2时多接到一个来自日本的电话。研修人员沈永花哭着说:父亲昨天去世了,自己很想马上回来。听完电话,刘桂英再也睡不着了,起床给她写信。从人生的无奈、工作的不易讲到亲人的期盼,一写就是3000多字。当信写完时,天已亮了。一早上班,她用快件把信发往日本,帮沈永花安定了情绪。
要说回信最多的,是现在日本茨城县研修铁筋施工的余安心。余安心家住林城镇,她所在的日本企业实行计件结酬,余安心工作如拼命,花钱十分节俭,生活近乎苛刻。得知这一来自日本的消息,刘桂英立即去永丰村走访,才知道余安心的妹妹得了肌肉萎缩症,家里为看病已债台高筑。刘桂英流着泪说:“小余不该瞒着我。”从此,她一边帮助余家筹钱看病,一边用书信、照片把妹妹病情好转的情况告诉余安心,一年多写了36封信。
在刘桂英的办公室里,满满地装着两抽屉研修生寄来的“家书”,足有1000封之多。一名研修生感动地说:“刘大姐的‘家书’让我们在异乡则让在外研修人员感受到了温暖。”
【链接】这些年轻人以忠实厚道的品格和吃苦耐劳的意志,赢得了日本会社的肯定和赞扬。同时,大量研修生也大大促进了长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品牌效应”使长兴研修生事业更加红火,闯世界、打洋工、赚洋钱、学本领已成为长兴老百姓争相致富的“效率经济”。这一方面改变了农村劳动力单纯在国内流动的走向。另一方面,研修生在国外不但学到了新的管理技术,而且观念得到更新。第三,这些研修生独特的语言优势,使他们学成回来后,有了更广阔的创业平台,成为不少苏州、宁波等日资企业抢夺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