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大规模调查西湖物种 给西湖花鸟虫鱼报“户口”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2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人工行为要尽量自然化。”近年来,为改善西湖水质,诸如为西湖换水,种植水生植物的措施相继施行。对于这些行为,常杰教授认为,虽然是基于优化西湖生态的目的,但对一个生态系统而言,尽量多地保持自然化更为重要。每个生态系统的发展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工干预得过多可能只会适得其反。以引水工程为例,钱塘江的引水是西湖水能“活”起来的最大功臣,然而引水至今,钱塘江的水体污染也日益严重,这一净化手段对西湖水质改善已显得力不从心。此外,还有一些溪流像龙泓涧、金沙涧、长桥溪也都对西湖给予一定的补水,但严重的农业污染也让其境况堪忧。

  有专家甚至尖锐地指出,现在实施的西湖亮灯工程,如果“分寸”把握不好,实际上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西湖生态的平衡。“西湖亮起来了,现在宝石山上一到了晚上也是晶莹通亮,漂亮是漂亮了不少,可是,山体太亮了,甚至连鸟儿到了晚上也不敢归巢了。这样下去,谁能保证将来会不会有一天,西湖边再也听不到鸟语虫鸣了呢?”这位资深的生态学专家说,历史上的杭州,西部、北部,都有茂密的树林,有白鹭等许多鸟类,环绕着西湖,在各林间跳跃。然而现在,远处的树林几乎都砍光了,鸟类等生物的活动场所就只剩下西湖沿岸的树林了。即便是这样,这些年来西湖边的鸟儿还是少了很多。因为现在的树林,还是让鸟住得不舒服。现在的树林,树种几乎很单一,而且都是高大的乔木,鲜有灌木林。“一个合理的生存环境,肯定是既有乔木,又有灌木,还有矮小的植物。这才能保持生物的多样性。现在的树林只能导致物种的单一。”

  说法>>>西湖也要“减负”旅游生态要双赢

  “不要把西湖当成是一只‘大碗’,只知道往里面装水,往外面泼水,一定要发挥西湖这个生态系统的自身,尤其是其中的植物组分的净化功能,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要强化这种功能。”“没有适量水生植物的湖泊,总是美中不足的。”“没有初级生产者的生态系统,可能是有缺陷的。”针对西湖开展的多项工程,包括“西湖引水工程”,省生态学会副秘书长兼青工委主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建军博士指出,诸如这样一些高成本的工程,是否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更准确地说,是否值得,还得认真地、综合地、精确地测算一下,不要以为领导定的就是对的,最终的效果可能还需拭目以待。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一位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认为,生态西湖是一个长期的规划目标,应该说杭州市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西湖建设的生态问题。西湖西进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是从生态的角度考虑的,比如水体故意挖掘得曲曲弯弯的,种植了不同种类的沼生植物、沉水植物等。但是对于新水体来说,有一个营养物释放期,富营养化的问题同样也存在,通过沼生和水生植物的种植,让它逐步实现生态过渡。

  “西湖毕竟是一个旅游湖泊,不可能把旅游停下来搞生态。”这位负责人坦承,旅游和生态建设总是有矛盾,现在随着西湖新景点的开放,游客增多,西湖承受的生态压力也越来越大。搞生态建设不能急功近利,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像国外很多项目立项的时候都要经过生态论证,同样,西湖边的建设项目也应该有一套严谨科学的论证程序,该请什么样的专家,论证会上专家的意见该重视到什么程度都应该有明确的考量。“也许等我们这次调查结束了,摸清了西湖的‘家底’,我们的心里也就有底了。”

前一页  [1]  [2]  [3]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董碧辉 王天娇 方小晶 陈欣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