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三爷姆”福利院大喜的日子,福利院的供水工程竣工了。刚参加完“爱心中国”——中华百位慈善人物颁奖典礼,从北京回来的、83岁的洪云兰老人不顾长途奔波后的劳累,忙着招呼前来贺喜的人们。
新婚遇险,新娘花轿同落水
洪云兰从小很善良,才十几岁就喜欢做善事,常将自己省下的口粮,救济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成家后,还常将一些无家可归的残疾人接到家中生活。“年轻时,我看到别人可怜就生同情心,然后总是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们。当别人因我的帮助而免于挨饿时,我会特别开心。”
洪云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一次遭遇。她结婚那天,当花轿抬到一座桥上时,轿夫猛地一个踉跄,结果她和花轿一起掉进了河里。由于河水太急,洪云兰怎么也爬不上岸。几个村民忙跳进水里,好不容易才将她救上岸。浑身湿透的洪云兰当时就跪在河边立了一个誓:以后只要自己有钱,一定都捐给穷人。洪云兰说,不是她迷信,而是她觉得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三灾四难,这时最需要别人的帮助。
三年困难,卖房给村民买药
解放前,上山童村是个穷地方,每年青黄不接时,很多人家都得忍饥挨饿。洪云兰17岁嫁到上山童村,尽管自己家里也很贫困,她还是经常偷偷地把粮食拿去救济穷人。次数多了,被婆婆发现了这个秘密,婆婆就说她“吃里扒外”。洪云兰辩解说:“看到别人没得吃,我心里就难受,宁愿自己少吃点,省下来救济他们。”
家人渐渐开始支持她的“乐善好施”。村里人对洪云兰的善行十分感激,遇上她的公公婆婆生病时,纷纷来她家探望,都夸洪云兰有一副好心肠。
三年困难时期,许多乡亲家里揭不开锅,洪云兰把自家的大部分番薯干拿出来接济乡亲,自己每天却只喝番薯干汤。洪云兰肯施舍的名气大了,一些逃荒讨饭的外乡人也纷纷来讨吃,她都尽量给予帮助。有一次突然来了十几个人,洪云兰不仅给吃的,还把自己的床铺让出来给他们睡,自己一家人则打地铺。
三年困难后期,有许多村民由于长期饥饿得了浮肿病,当地卫生部门开出每剂只要0.15元的药方——黄豆粉加红糖,但许多乡亲还是买不起。洪云兰与丈夫商量,将自家养的过年猪卖掉,所得30元钱全给了乡亲买药。第二年,她又将自家的一间旧房子卖掉,将卖房的400元钱,都用来救济相识或不相识的村民。
丈夫去世,与孤寡老人同住
1984年,洪云兰的丈夫不幸去世,62岁的洪云兰少了丈夫的陪伴,子女又不在身边,一个人感到异常冷清。当时,在离她家不远的金岭头山上,住着一位叫兰英娘的孤寡老人,一直无人照料。洪云兰干脆搬过来和老人同住,照料老人,直到老人谢世。
在照料兰英娘期间,她看到附近有长期瘫痪在床的胡何寿,和患“大脚疯”的朱中元两位孤残老人无人照顾,又用自己仅有的5000元积蓄,在山上加盖了间小木屋,把他们接了过来。这几间小木屋,是洪云兰后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开办福利院的雏形。
这以后,洪云兰收留的人越来越多,暂住的、长住的,只要发现被遗弃的人,洪云兰就会收留下来。这些人中,有患精神分裂症的,有瘫痪在床的,有患先天性痴呆的,有双目失明的。不仅有当地人,还有许多是温岭、玉环、乐清人,甚至外省人。
洪云兰刚开始收养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时人数较少,一切费用都靠她自己承担。她将家中的粮食背到福利院,在山边种些番薯、青菜,勉强维持他们的生活。
她每天总是天蒙蒙亮就起床,烧水煮饭忙个不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她就一口一口地喂他们吃饭吃药,给他们洗脸洗脚,给他们穿衣裤鞋袜……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夏日,她都这样默默地照料他们。
由于供养的是特殊人群,还常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残疾老人胡阿寿小便时不慎跌倒在粪桶里,洪云兰闻讯,立即赶来将他扶起,帮他洗去满身的尿和屎。一天,洪云兰像往常一样,在一个患有精神病的老人房中打扫卫生,冷不防那个老人拿起一根木棍就往她头上乱打。洪云兰被打得头破血流,后送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
由于总是将粮食省给别人吃,长期挨饿的洪云兰得了胃病,加上劳累过度,她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
木房失火,获资助建福利院
洪云兰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温暖了这个特殊大家庭里的每个人,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1998年,几间木房失火被毁。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1999年在原地建起了福利院。
现福利院总共有房屋60间,住着45位孤寡残疾人和10多位有家属的老人。按规定,福利院是不需要收精神病人和残疾人的,但洪云兰依然保持一贯做法,只要是需要照顾的人,她一概收下。为办好福利院,洪云兰采取了一些市场运作的方式,让有家属的部分残疾人和老人的亲属适当缴一定的护理费用,加上社会上的资助,基本保证了经费来源。
女儿接班,深感债务压力大
洪云兰的岁数大了,就要在外做厨师、月收入都在1000多元的女儿女婿回来帮忙。起初,女儿童春香有些犹豫,但洪云兰“威胁”女儿:“如果你还认我这个娘,你就回来……”从此以后,洪云兰的重担大部分落在了女儿和女婿身上。童春香说,她理解母亲。
1998年,童春香接过母亲交给的担子,夫妻俩先后放弃了厨师的工作,来到福利院打理一切。尽管答应了母亲的请求后义无反顾,但福利院20多万元的债务,还是压得童春香喘不过气来。目前,福利院收养的45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中,90岁以上的2人,80岁以上的9人,60岁以上的11人。其中有27人是全身瘫痪,生活无法自理的,还有几人患有精神疾病。
如此重的护理任务,仅靠童春香和丈夫余荷友,根本就忙不过来。他们也雇人护理,但是雇来的人都嫌太脏、太累,而且因一些精神病人还经常打人,大多数雇来的人没过几天就走了。人手不够,童春香只好加班加点地干。由于每天都得洗大量的衣服,手泡在水里的时间太长,童春香得了风湿病和关节炎,手经常发抖。
2月19日那天,童春香在椒江的马路边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残疾人,就把他领了回来。这人是个哑巴,无法交流,而且大小便不能自理。丈夫当时很有意见,他说,这样的人领回来怎么办?你都累成那样了……
童春香没反驳丈夫,她知道丈夫是为她着想。她告诉记者,也许是自己继承了母亲善良的基因吧。但她也很担心,现在她的身体也不好,要是真有一天累倒了,这些人谁来照顾啊?她说,现在福利院的名气大了,很多人都慕名而来,一些有儿女的人不去敬老院,执意要到这儿来,还有人把残疾的小孩和精神病人扔在门口就走了。树大招风,我们的压力很重。
童春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建房子和日常开支的亏空,福利院已欠了20万元。现在福利院每月支出3万元左右,而收入除了每月向部分孤寡残疾人收的总共5000多元钱外,其他都得靠社会资助。
【新闻链接】
“爱心中国”——“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慈善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华慈善宣传年组织委员会倡导实施。此次活动放眼全球华人,通过为期3个月的组织推荐、大众推选、专家评判、资质核实,对推动、影响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各界慈善人物进行评选,最终向社会各界展示100位凝聚中国现代慈善事业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在此次获奖人员中,洪云兰是惟一一个平民身份和年龄最大的获奖者,获奖人员中有李嘉诚等著名慈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