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这里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台的《中国之窗》节目。我是中国浙江电台的主持人阿东。
我是王斌。欢迎各位收听我们的节目。印度洋海啸灾难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近两个月以来,中国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援助海啸灾区的人民。
在这场国际援助中,浙江省富阳市的退休企业家蒋敏德以“一个中国公民”的名义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他的义举深深打动了浙江老百姓的心。
2005年的1月10日,也就是印度洋海啸过后的第十四天,60多岁的蒋敏德来到当地中国银行分行提取了十二万一千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正好100万元,他略加思索,在汇票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苏西洛总统:请赶快提取现汇,帮助灾民重建家园。”落款是“一位中国公民”。
时间回到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引发大海啸,生灵涂炭,天地同悲,当蒋敏德看到死亡人数不断攀升时,他震惊得嚎啕大哭。
12月26号的那一天,这个大地震和海啸过后报出(死亡人数)就是二万五千多人,我很震动,很难过,后来,隔了一天报出来三万多人了,到了五万多还是八万多,我是嚎啕大哭。生命之间有一种沟通,他死了好像我也“死”了,他受难了,好像我也受难了,突然难过了,眼泪就哗地下来了,放声大哭。
难过之余,又发生了一件让蒋敏德激动和高兴的事情,他说这是促动他捐款的直接原因。
记者:当时要给海啸灾区捐款,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蒋敏德: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捐款五个亿的人民币,我很高兴,也很光荣,感到很自豪,因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这是第一次大手笔,这是一种大国风范,一种负责任的表现。温总理这个事情做得太好了,我就在思考,我们民间怎么配合总理做点什么事情,一直在考虑这个事情。
到了2005年1月2日,蒋敏德坐不住了,当天下午四点半,浙江省富阳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汤先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息:“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是人类的大灾难,我对我国政府高度负责任的大国风范非常支持!我想为灾区捐款一百万元人民币。”这条手机短信息就是蒋敏德发的。
在各方协调下,蒋敏德特意为捐款之事请示了中国外交部亚洲司,最后决定把百万捐款直接汇给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
蒋先生的善心义举打动了很多人,其中最为感动的要数目前在浙江省会杭州市工作的印尼华侨丘冠超先生。
丘冠超是在印尼土生土长的第五代华侨,他表示愿意充当“信使”,带着这张汇票启程返回印尼,希望亲手交给苏西洛总统,并在印尼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把中国人民的友谊直接带给印尼灾区人民。
丘冠超说:因为我希望通过蒋总,一个中国的公民、富阳的公民,要打开印尼人的眼睛,在中国有这么好素质的人会想到你们在印尼的辛苦,困难,经过这样的情况,印尼人会跟我们的华侨配合得更好、相处得会更好。
蒋敏德原来是杭州市未来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三年前退休。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他经商致富,拥有殷实的家产,堪称富豪。他一向乐善好施,熟识的朋友送他一个外号“慈善富豪”。
走进蒋敏德的家,记者发现他家里装修得很简单:客厅正中摆着一张老式的八仙桌,卧室里的床和被褥也是最普通不过的,倒是两只书橱里的书却塞得满满的。
他的太太告诉记者,蒋敏德很节约,从不浪费,就连洗脸都只打一个盆底的水。对此,蒋敏德的理由是“够用就行”。
不过,蒋敏德却热衷于慈善事业。1998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我们万众一心》的赈灾演出现场,蒋敏德捐赠100万元人民币;2000年捐资100万元资助富阳市100名家境贫寒的大学新生上学;2004年他又捐资1000万元人民币,建立了“未来基金”,帮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
浙江富阳市人民教育基金会“未来基金”助学仪式现场
到目前为止,这位“慈善富豪”已经为中国长江洪涝灾民、教育基金会和贫困大学生等捐款1500多万元人民币。蒋敏德告诉记者,第一次捐款发生在二十多年前,当时他把自己和太太起早贪黑做小生意的1000块钱捐给了家乡的小学购买窗玻璃。
“未来基金”让100名学子圆了大学梦
二十年前,当时一千块钱(人民币)相当于我全部财产的六到七分之一,比现在一百万的话,我的比例还是当时捐得大。钱捐出去后我就得到了快乐,有一种幸福感。
蒋敏德说,尽管自己的财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不可能满足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但只要条件允许,他就会义不容辞地去帮助那些处在困境中的人们。
蒋敏德认为,企业家和富豪有责任去帮助救济弱势群体,只要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安宁。
卡内基说:从道义上讲,富人有责任帮助穷人。这第一句话很好,第二句话:富人,除了供自己生活以外的,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信托,帮助整个社会,这话讲得多好,非常好,非常好。真的,社会不和谐(是)发展不了的,杀富济贫哪,那这个社会就乱套了。
像很多60岁上下的中国人一样,蒋敏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会背很多古文,对儒家“积善仁爱”的道德教化深有体会。他说一个有爱心的人,会从别人的欢笑中得到快乐。
说到激动处,蒋敏德经常会挥舞起双手,记者注意到,他戴的手表上刻着一家企业的名字,是一家企业赠送的礼品表,他告诉记者,这块表他已经戴了好几年了。他说:
钱赚来不容易,把这个钱花好更不容易,所以我捐给老百姓,我觉得这个钱花得很值得,但是装修房子,花了这个钱,我觉得心里不舒服,所以你说名牌不名牌,对我来说一点都不稀罕,我买得起,但是我不想买。
蒋敏德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太太跟他一起创业,如今也已经退休在家,对物质看得也很淡,几次大手笔的捐款都得到太太的全力支持。
他的子女对他的善举也很支持。这次为海啸灾区捐款之前,他曾经打电话告诉在外地上学的儿子,儿子得知后非常自豪,还建议他不要留自己的姓名,而是以“一个中国公民”的名义向灾区捐款。蒋敏德很高兴地采纳了儿子的建议。
蒋敏德说,在五年前的一次家庭会议上,他就提出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名下的财产全部捐给社会。对于他这个决定,太太和子女都没有意见,他们深知精神财富远比物质金钱更宝贵。
1999年我们全家举手表决,通过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我和我太太,各(得家产的)50%。属于我的50%,全部捐给富阳人民,我的50%我还没用完了,我的股份里还有钱,还有很大一笔钱,全部捐掉,一分钱也不留。我把钱捐给社会很快乐,而且儿子、女儿、我太太都感到很快乐。
好了,听众朋友,这次《中国之窗》节目就到这里了。今天的节目是由中国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张星采访,潘玲和邓冲编辑。祝大家心情愉快。再见!
各位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