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各地稀有剧种相聚杭城 乡村民间坐唱班闹元宵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2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杭州2月22日讯今天,浦江乱弹、新昌调腔、杭剧等我省稀有剧种相聚杭城闹元宵,给人们欢度佳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

  锣、鼓、钹、板胡……交错成有节奏的乐曲声,亮相的第一个稀有剧种就是“浦江县七里村老年协会什锦班”的老农带来的浦江乱弹《花头台》和《翠子戏妻》。这种流传于金华地区的民间曲种为婺剧六大声腔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浦江县七里村的老农穿上了整齐的演出服,第一次进城表演原汁原味的民间表演艺术。

  “什锦班”是民间戏曲坐唱班的俗称,浦江农村现有80余个这样的由村民自发组成的民间坐唱班,近1000名村民在劳作之余参与其中,坚持常年为当地百姓演出。此次来杭闹元宵的是浦江乱弹农民艺术家的代表,年龄最大的是拉二胡的82岁老人张新球,整个“浦江县七里村老年协会什锦班”成员的平均年龄为70岁。

  地方稀有剧种承载着一方水土和一脉文化,常常能引发当地群众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像浦江乱弹就很受金华、温州等地老百姓的欢迎,听浦江乱弹还是当地农民主要的娱乐形式。在这场庆贺元宵的演出中,新昌民间艺术家表演的“中国戏曲活化石”新昌调腔《北西厢·请生》、民间职业剧团杭州黄龙越剧团带来的杭剧《双下山》……都充分彰显了我省稀有剧种深厚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何要邀请稀有剧种进城闹元宵?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吕建华解释说:“流传在乡村、民间的小剧种很少有机会亮相都市舞台,而这些土生土长的本色文化恰恰是值得我们去保护、传承的民族文化遗产。让稀有剧种来杭闹元宵,可以让人们在欢庆佳节的同时接受一份传统文化的滋养。”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王婷 古力  编辑: 欧阳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