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温州掀起一股善待民工、重塑劳资关系的热潮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2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去年底,满赚了一年的一些温州鞋厂却发起愁来——面对欧盟等取消鞋制品配额的喜讯,欲扩大生产却招不到所需工人。有数据显示,近3年来温州市的打工人员以每年20%的比例在递减。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这种变化,给温州的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也带来了又一次规范的契机。去年以来,以清理欠薪为突破口,以政府严管、企业自省和民工觉悟为构成,温州掀起了一股善待民工、重塑劳资关系的热潮。

  欠薪一度是温州劳资冲突的重要原因。去年底,温州市动用大批力量实行“地毯式”清薪大检查,截至今年1月底,共追回拖欠工资3636万元,完成清薪96.5%。在基本解决历史欠薪问题的基础上,2004年末,温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必须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建立防止出现大规模劳资冲突的长效机制。

    去年12月1日,温州市首次建立清薪预警机制。该机制规定:对欠薪超过一个月、累计欠薪额超过10万元、企业欠薪额大于自有资产50%以上、企业经营者被集体举报上访1次以上的,均列为重点监控对象。预警机制启动后,市劳动保障部门“瞄”上了84家重点监控对象、728家一般监控对象。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市级财政拨款50万元建立企业劳资纠纷突发性事件应急专项资金,并要求各县(市、区)也建立落实专项资金。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开始在建筑行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推行。特别是对建筑业,明确要求工资支付必须按合同由企业或项目部直接兑现。政府负责建设项目必须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预警机制的建立,有效地把劳资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

    “零距离”监管,是温州市的又一个创举。温州市在清薪中认识到,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与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总数5万多家)极不相称,是一个“短腿”。为此,市委、市政府从固本强基着手,将工作触角伸到各重点工业区(镇)。这些乡镇都设立劳动监察中队和劳动仲裁委员会,直接接受欠薪投诉和处理、仲裁投诉案件,受到了广大民工的欢迎。鹿城区双屿镇劳动监察中队和劳动仲裁委员会成立后,实施了“零拖欠工程”。他们严令重点监管企业限期整改,哪家不整改,即通知所有职业介绍所,拒绝为其登记招工;他们还选聘民工充当“眼线”,及时反馈企业欠薪动态。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帮助近千名劳动者追回工薪150万元,结案率达到了100%。

  近年来在温州打工的民工的维权意识也显著增强。2004年11月,重庆农妇熊德明到温州为患矽肺病的老乡讨赔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熊德明此行无功而返,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值得高兴的是,与一些地方政府站在投资方的立场不同,温州市各级政府为保护民工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去年3月,龙湾区全面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对生产一线工人全面体检。对于一些不肯承担赔偿的企业主,区政府采取了法制教育、干预式调解等措施,甚至实施停水、停电、关厂等行政手段,为民工争取正当权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民工荒的加剧,一些比较有眼光的温州企业主近年来也在不断反思自身,努力改善劳资关系。“善待员工,受益无穷。”这是温州查理鞋业公司董事长谢卫国常说的一句话。谢卫国认为,老板与员工上下一心,才能把企业搞好。与工人感情上达成一致,管理成本是最低的。

  2003年,查理鞋业的一对民工夫妻突然单方终止合同要回老家治病,临行前还向公司借款5000元。谢卫国出于善待理念,明知这笔借款可能有去无回,还是把钱“借”给了他们。想不到一年后,这对夫妇竟又回来了,目的就是来打工还钱,还完钱再回家。谢卫国非常感动,就额外给他们每月加薪200元,暗中替他们消掉这笔债务。这对夫妇是明白人,在感动之余,不但决定自己不走了,还把20多位亲戚朋友叫来打工。此事不胫而走,查理公司从此没闹过“民工荒”。这些年,查理公司不仅在劳资的敏感点上善待员工,也注重在人权上保护关心员工。例如,厂里男、女职工宿舍分别在一幢楼的两个楼层,楼层间因消防要求不能设门隔离。为此,公司专门雇了一名保安,每天夜晚在两楼层之间“站岗放哨”,保护女工安全。

    如今,温州许多企业主越来越明白劳资关系“双赢”的道理,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在努力争取这种“双赢”。


来源: 半月谈2005年第4期  作者: 张和平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