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纺织大省浙江交出“后配额”首月成绩单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2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距3月1日还有五天,和全国的纺织企业一样,浙江纺织企业又将面临一项新的“自我约束”:出口自动许可证。商务部出台的《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将从3月起正式实施,这也是自去年12月29日海关总署出台对部分纺织品出口征收从量税的政策后,在短短2个月的时间里,我国实施的第二项针对“后配额时代”纺织品出口的调控政策。

  出口“井喷”喜中有忧

  并不出人意料。在正式摆脱配额约束后,浙江纺织服装出口在今年首月即取得开门红。杭州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浙江纺织品与服装出口总额为19.2亿美元,接近去年单月出口最高纪录20.2亿美元的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39.1%。其中,纺织品出口为8.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6.5%,为历史上单月出口的第二好成绩。服装出口达10.4亿美元,为去年10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同比增长了34.1%。而与此同时,今年1月份全国纺织服装出口为37.3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3.93%。

  纺织品出口在“后配额时代”首月的表现已经引起了一些业内人士的担忧,他们指出,虽然我国已对148种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但其所征关税只占出口纺织服装总成本的1.7%,关税成本远低于部分企业原用于购买配额的成本。因此,加征关税对配额取消后纺织品出口的调控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但不足以让一些纺织企业高涨的出口热情“降温”。而如果任纺织品出口量急剧扩张,则很容易招致新的贸易壁垒。

  主动“设限”为了规范秩序

  用“十面埋伏”来形容“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形势并不为过。在美国针对我国纺织品的“特保”利剑依然高悬之际,2月1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为使受到印度洋海啸影响的国家早日受益,原定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的欧盟新普惠制安排将提前至4月1日。根据新普惠制的“毕业”标准,我国的纺织服装将不能再享受普惠制下的关税优惠,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将由目前的平均9%上升至12%。

  针对我国纺织品的限制措施不仅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受欧美一些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所谓“威胁”的夸大宣传的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正在针对我国纺织品采取一些限制措施。用商务部研究院赵玉敏研究员的话来形容:我国纺织业现在是“腹背受敌”。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纺织品出口自动许可暂行办法》的目的就一目了然了。省外经贸厅外贸处一位负责人表示,《办法》是继加征从量税后国家出台的另一个调控措施,有助于加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数量的监控、分析,在第一时间掌握对美欧等敏感市场的出口动向,及时向出口企业发布出口预警信息,从而保护我国纺织企业不受国外“设限”伤害并保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的吴总也对《办法》表示欢迎,他认为,在配额取消后,一些“追逐近利”商家的无序出口是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隐患,很容易使我国纺织品在国外遭遇“封杀”,《办法》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出口秩序。

  “走出去”化解难题

  显然,无论是加征关税还是此次《办法》的出台,其目的都是希望推动我国纺织企业抓紧解决“结构升级”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据杭州海关提供的最新分析,今年1月份,我省纺织服装的出口平均价格和数量分别增长4%和34%,显然纺织服装出口规模的扩大仍以数量增长为主。杭州海关有关人士为此提醒企业,如此快的出口增速,如果同时不能尽快实现从数量增长向价值增长的转变,很容易遭遇新的贸易壁垒。

  那么,在“后配额时代”新的贸易背景下,浙江纺织企业应何去何从呢?浙江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赖存理教授表示,我省纺织企业在生产设备、产品设计、出口市场、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具备一定比较优势,今后要做的是提高技术含量和设计能力,加快打造自有品牌。他还建议,我省一些具备条件的纺织企业不妨“走出去”,把一些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纺织品生产,逐步向外转移。这样,不仅能提升自身产业水平,还能减少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增强合作性、互补性。(杭州2月23日讯)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刘刚 谢维  编辑: 欧阳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