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生活资讯 > 你问我答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如何走出家教误区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24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现状调查

  非名校教师不请

  新学期悄悄来临了,不少同学为了避免在学习中落伍,纷纷请起了家庭教师,但据笔者在上学期对所教班级学生的调查,只有10%~20%的学生认为所请家教对自己的学习有明显的帮助,70%的学生认为家教老师对自己帮助不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许多家长对请家教有一些错误的认识,他们非名师不请,或非名校教师不请,这样就陷入了一个误区。

  误区之一:名校必尽名师。很多人认为重点学校的老师个个都是名师,所以抱定请家教必请名校教师的宗旨,想尽办法和重点学校的教师打上交道,把孩子送上门。甚至有的毕业生刚刚托关系、找门路分到重点学校,也有一些家长因找不到大名师,只好请这些未来的小名师出马,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在三年之后送进理想的学校。追求名牌效应是不错的,但要认准真名牌,找准真名师,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一些新教师,连教材还未看完一遍,且不说与本校的名师无法相提并论,就是与一般老师相比,也还差一大截,请他们辅导,其效果可想而知。

  误区之二:名师必尽出高徒。很多名师在自己的学校中都是骨干教师,平时除了上课之外,还要负担起教科研和指导青年教师等重任,因此他们的时间非常宝贵,尽管不少人因为却不过朋友、熟人的脸面来做家教,但用于此中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因此效果可能也非尽如人意;当然也有个别的名师责任心不强,为了赚钱不对学生负责,同时给几个学生一起辅导。笔者就亲见一位名师在家中用一块小黑板写下几道题,同时给五名坐在小凳子上的学生讲解。相当于每周多上两节习题课,而两三百元的家教费就轻松到手了。

  事实上,请家教也是大有学问。射箭要对准靶心,弹琴要看准对象,请家教则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家庭教师。目前家教教师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中小学教师组成,他们各有所长,各有利弊。大学生热情较高,而且收费较低,但他们驾驭全章全册乃至整个学科的知识的能力不足,在职教师则恰恰相反。有意请家教的家长朋友和同学们应注意选择。本报通讯员段颖慧

  -家教论坛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家教

  做家教,靠的是真才实学的能力和热情洋溢的自信。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适合做家教,那么什么样的大学生适合做家教呢?

  A技能资历

  (1)外语系,中文系,数学系,物理和化学相关专业,或对此五门功课之一颇有心得。

  (2)高考分数高,就读于重点高校热门专业的大学生。

  (3)在读硕士,上课时间少,工作时间灵活的人。

  (4)有特殊专长如器乐、声乐、舞蹈、美术方面特长的大学生。

  (5)有成人考试,自考辅导经验者。

  (6)有外语专长的人,特别是小语种。

  (7)精通电脑操作和维护的人,包括一些办公应用软件的使用。

  (8)有各种竞赛获奖经历的人。

  B性格能力

  (1)性格开朗,善于启发,有感染力,有耐心。

  (2)彬彬有礼,教养好。

  (3)善于管束淘气小孩。

  (4)善于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和规律,初次试讲时就能打动家长。

  (5)善于用自己的经验教训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懂得使用肯定、赞扬和激励手段。

  (6)善于突出自己的优势,成功推销自己。

  (7)素质全面,富于人格魅力,可为学员树立榜样,成为其学习动力。

  (8)家庭条件不太好,自立自强,有责任心。

  如果你符合上述A类和B类条件各一到两条,你成功的几率就是很高了。

  -口述实录

  我不愿做家教

  一边是一小时几十元钱的薪酬,一边是流着眼泪的孩子,你内心的天平会向哪一边倾斜?我在北京一所著名的师范大学读书,这所大学的学生在家教市场上非常受欢迎,我也曾是家教大军中的一员。可当家教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太多孩子的眼泪,让我最终放弃了这个轻松而且赚钱又多的兼职,因为我不愿意再当帮凶。

  那份家教是我在学期末找到的,家长在电话中显得有点着急,让我当晚就去。我先和家长聊了聊,了解一些孩子的情况。叔叔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他说老师认为这孩子进班级前10名没有问题,可他的排名老是在20名边上徘徊,马上就升初三了,要想进好的中学,分数还是最关键的要素。他很着急。聊着,我发现那孩子在客厅转来转去,步速很快,也不和我打招呼,躲得远远的。当时我心里暗呼不妙,这次怕是缠上了一个不好相处的孩子。

  进了他的房间,他用力地拉开椅子,猛地坐下,拽出书包里的语文和英语书,摔在桌上,也不说话,然后就眼圈红红地拿出一份英语卷子飞速在上面勾画ABCD。过了一会儿,我试探着说,我们先不做卷子,聊聊好吗?孩子不理我,可那一瞬间,他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流。递过纸巾,我说:“你有什么委屈吗?可以告诉我不?”孩子不吭声,继续流着泪,但是看起来明显好多了,于是我决定趁势追击,从凳子上站起来,假装要走:“假如你不乐意补课,好,那我马上就走,我可以帮你向叔叔讲清楚,但是你先告诉我你有什么委屈好吗?”

  “就他们?算了吧。”就这一句话把我们之间的戒备和隔阂撕开了一个小口。我们开始聊天。在交谈的过程中,他的眼泪不时地流下来。他指着床对面高高的书架上面的一大排文学名著说,那都是老爸为他从书店成捆成捆花大价钱搬回来的,可是他连一本也没有看,他平时喜欢看的还是漫画书。他告诉我说这次请家教父母根本没有和他商量(而前几次的家教老师也因为他的学习进步不明显被辞退了)。他爸妈也很少和他谈心,有些事,他感到很迷茫,不敢和他爸妈说,也不知道该跟谁说。

  那一次我没有给他上课,因为我知道,他现在需要的不是一个只灌输知识的老师,而是一个愿意倾听他内心郁闷的朋友。所以我们只是聊天,聊得很开心。

  作为师范大学的学生,做家教可能是最方便最轻松的一种赚生活费的方式。每个小时能拿三四十元钱,比家里人赚钱不知道容易多少。要知道,我父母经年累月日晒雨淋手提肩扛,一天也就是十元二十元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真的很感激那些家长给了我一次次机会,可是看到他们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只把孩子当成读书机器,甚至考试机器,我心里真不是滋味,甚至有种当帮凶的罪恶感。

  在我看来,很多家长只是以爱的名义,把孩子当成人质,当成实现自己的童年梦想的人质,孩子的成绩是在其他人面前炫耀的资本。或许这样说严重了一些,可是家长不顾孩子的感受,强加给他们很多压力,这能说是真正的爱吗?

  孩子成绩不好就打就骂的,虽然是少数,可也不是没有。我就碰到过这样的父母。一次,我给一个初二男孩补英语,那男孩说,他愿意躺在床上听课。我说好,怎么听也是听啊,只要孩子乐意,效果更好。可万万没想到,他父亲进房间看到儿子躺着,就火冒三丈,不问青红皂白,把孩子一顿好打。我拦都拦不住。我身边的同学几乎没有不做家教的,你要是私底下问问他们有什么感受,大多都会有一肚子话要说。北京师范大学2002级丁森兴

  -家教故事

  他们为何被炒鱿鱼

  寒假,小周通过浙大家教中心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教一个初一男孩数学,没想到才干了10天,就被学生家长炒了鱿鱼。他百思不得其解,但家长给出了理由:这个学生缺乏诚信。

  假称发烧出去玩

  李先生说起炒掉小周这件事非常感慨:“平时小周教得还不错,每次准时上课,和我儿子相处得也挺好。但是那天上午,离平时小周到李先生家给他儿子辅导数学的时间还差2个小时,李先生家的电话响了。“李先生啊,不好意思,我今天发烧了,请一天假行吗?”电话那头传来小周虚弱的声音。李先生一听立刻关切地问他要不要紧,还催他去医院看一下。但小周谢绝了,说吃了药,躺躺就好了。当天晚上7:00多,李先生打了个电话到小周宿舍。“我担心他的病情,想问问他吃饭了没有,还想劝他去医院。”李先生说,“结果,他的室友接了电话后告诉我,小周和朋友出去玩了,会很晚回来。”挂了电话的李先生非常生气,立刻决定解雇这个没有诚信的大学生,他说:“就算他文化课教得再好,我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老师的人品、诚信是最重要的。”

  一张试卷“混”一节课

  有些大学生做家教三分钟热度,最初几次还很认真,时间长了就开始吊儿郎当起来。比如,寒假里小赵每周要去鸿先生家3次,替她女儿补习英文。起初小赵每次去都细致地给小鸿讲语法,分析习题,有时自己还从一些辅导书上寻找一些疑难题来考她。但五六次之后,他就开始偷懒。先是不找课外题,然后是减少分析语法的时间,最后索性让小鸿买本参考书让她自己做,然后分析一下错题了事。小鸿及时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爸爸妈妈,鸿先生和妻子商量了之后还是换掉了家教老师。类似的问题还包括迟到、不备课等,都受到不少家长的指责。

  误把他家当自家

  北方女孩圆圆性格开朗,沟通能力又很强,寒假前第一次到张女士家里,母女俩就喜欢上这个普通话特“溜”的姑娘,立刻决定请她做女儿的寒假家教兼陪玩老师。圆圆不出两天和张女士的女儿混熟了,但是好景不长,张女士发现这个姑娘太随便。到了学生家里,自己倒茶喝不说,有时还煲电话粥。有一次张女士还听到她在电话里跟别人说自己在“一对母女家做家教,她家条件很好”,心里就不太舒服。对圆圆无法适应的张女士,最后还是决定“炒”了她,并在寻找新家教的要求栏里加上了“性格稳重”。本报通讯员尚素薇

  -编后:

  家长选择大学生家教的原因,除了大学生年轻、容易和孩子沟通、熟悉校园生活、懂得孩子心理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家长觉得大学生的素质比较高。而少数的大学生在接下家教这份“活儿”时,仅仅把它当成一次赚钱的机会、熟悉社会的一个渠道,却忘记了这也是测验自己诚信和责任的一个人生考场。

  受雇于人,就要尽职尽责给孩子辅导好功课,这样拿到工钱心里也会踏实。再说,迟到早退、马虎应付都骗不过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的家长。此外,在自己辅导的孩子家里,把自己当成“外人”是比较安全的做法。和雇主家再亲,随便接听或借用电话、自己倒水喝的行为还是让不少人觉得难以接受。往往就是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招致孩子家长的反感。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