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州新任市委书记王建满携“萧山模式”来改造温州,温州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形象日渐凸现;与此同时,饱受质疑的被喻为“只长骨头不长肉”的新苏南,为了让老百姓的口袋与温州人一样鼓,开展了富民运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是否意味着曾经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模式:温州模式与新苏南模式开始殊途同归了呢?温州与苏州能否成为中国协调发展的新样板呢?
温州有为政府显现
无论是长三角整合,还是杭州湾开发,温州都沾不上边,尤其是近两年温州发展速度在浙江省内的排名靠后,使得温州很是尴尬。面对温州在浙江的政经版图上的地位似乎渐趋下降的局面,温州开始加速,频频采取动作,以期获得突破。在这些战略之中,温州有为政府的形象日渐丰满。
一港三城发展战略——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建设国际性轻工城、建设最具活力的开放城市、建设滨海山水文化名城;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吸引资本要素资源回流;开展政府效能革命,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改善软环境;中瑞、中驰两大财团的成立等,温州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的战略。同时,政府与民间互动加强。2004年底,随着原温州市委书记李强的升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兼萧山区委书记王建满则继任温州市委书记,似将温州加强有为政府的态势推向了一个高潮。
萧山,浙江的一个经济重镇,连续两年被台湾电力公会评价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首选城市。王建满在萧山的时候,招商引资是其发展的最大“抓手”。就此,有专家和媒体认为:曾经被认为是“领全国改革风气之先”的“温州模式”,可能会抛开以市场为主导的发展之路,走上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之路,以求得外向型经济和内源型经济的齐头并进。其实,萧山的招商引资,实施的是“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引资战略,实施有选择的引进,引进来的都是世界大型企业或500强,嫁接于民企,目的在于吸纳外企先进的管理和科技,助推当地民企升级,做大民企。
温州招商引资最大的优势可能在于温州有为数众多的充满活力的民企,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集群和物美价廉的产业配件以及各自成型、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这些可为外企提供良好的配套。
温州如果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很可能会克隆萧山模式,实施“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引资战略。这也切合温州的实际需求。近几年来,温州一直被如何及时进行产业升级,民企如何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摆脱家族制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困扰。而以民引外,让外企嫁接在民企上,民外合璧,无疑会从外因上来助推民企改变家族制,同时,促使温州本地产业及时升级。
“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引资战略实施,需要政府的推动,显然,要如此,温州很可能要改变一直被外界视作“弱政府”的形象。其实,近年来,温州一直在以加强政府力量,以推动温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轴心,实施一系列的战略。如此,这又让外界产生了联想,温州是否会走新苏南之路,以政府为主导发展经济呢?温州是否因此而改变以前一直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呢?
苏州的富民运动
2004年,随着苏州经济发展一路高歌、GDP总量首超深圳,新苏南模式似乎达到了中国发展样板的制高点。但这些掩盖不了新苏南模式的致命伤,新苏南模式实际上是叫好不叫座,被喻为“只长骨头,不长肉”,GDP上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上去了,老百姓的口袋仍是鼓不起来,利润的大头被外企拿走,本地人拿的只是一点打工钱。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公开质疑“新苏南模式”。“苏州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才1万多元人民币;而同等的人均GDP规模,上海人均收入2万多元人民币;即使在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重庆,城市人均收入也达到了8000元人民币。2004年苏州的GDP是温州的两倍,但苏州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几乎只及温州的一半。”不仅是苏州,在长三角15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行榜”上,苏南的6个城市每次都是全部垫底。苏州尽管经济总量位居长三角16(15+1)个城市次席的地位,但人均收入仅排在第七位。
“把富民放在发展中的优先位置,努力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这是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的“富民”目标。于是苏州开始了“富民运动”。如何富民呢?江苏高层从浙江考察归来,很快得出了结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富民的捷径。2004年前三季度,江苏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政策效应显现,民间投资呈现总量攀升、增速加快、比重提高的态势,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为50.5%,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首次成为主导力量。在全社会投资中,作为民间投资的第一主体,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1020.59亿元,增长60.7%,上升36.2个百分点。
这样,以外资经济领先工业化的“新苏南模式”,开始转向加强市场力量,通过政策导向市场,支持和积极发展民营经济,走上“内外并重、富民优先”的新路,这样新苏南模式似乎要趋同于温州模式。
温州与苏州中国协调发展新样板?
虽然温州向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苏州则转向以政策导向市场和富民为目标,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及时做大民营经济。但这两地的发展模式的惯性将使两地各有一本难念的“经”。
对于温州而言,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温州模式的灵魂,如果真是以政府为强力主导,那么温州模式也将不复存在了。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温州目前非公经济在经济总量中占90%以上,民企一直是温州经济中的真正市场细胞和主流,因此,民营经济在温州的主导力量是无法动摇的。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真正细胞和主流,其当然要求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市场为主导。无疑要温州向新苏南学习,以政府的力量主导来发展经济,在有事找市场的温州并非一蹴而就。
温州问题的症结也许在于,在遵循市场主导时,应加强政府引导力量,政府应成为一个适度的有为政府,而不能成为绝对强势政府。温州新领导班子如何掌握政府与市场二者的平衡将是一个艰巨的考验。
从苏州来看,富民运动如何破解外资“挤出”民企和“富民”难题,让民企做大做强也非坦途。苏州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引资版图上脱颖而出,其成功的秘诀在于政府的强力主导作用。现在让政府尽量放手,对于干惯了活的当地官员也许很难适应。但是,在民企的微观经营上,如果政府插手,懂行的政府对民企来讲可能是福,但如果碰到一个不大懂行的官员来插一杠,很可能就是民企的祸。可见苏州在发展民营经济过程中,由强势政府向适度政府和市场导向转换很有必要,这也是苏州富民运动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其实,在发展经济的整个过程中,“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同样重要。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平衡。温州与苏南的殊途同归无疑是两地政府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与诠释,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中国“内外并重、国强民富”协调发展的样板,是温州与苏州同样面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