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2005浙江两会 > 代表委员风采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倾听着感动着

www.zjol.com.cn  2005年02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月15日,正月初七,距离周晓光2004年春节向社会公开征集议案正好一周年,多天的阴雨霏霏突然在这个清晨云散日出。

  一年之前的那个春节,浙江义乌电视台播出了一条广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浙江新光集团公司董事长周晓光,向社会公开征询全国人大议案的内容,以便在3月份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时,把浙江人民的心声带到全国人代会上。

  这一新闻经都市快报率先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周晓光又通过都市快报公布热线电话,向全国征集议案,引起热烈参与。

  此后,全国几百家媒体纷纷转载此报道,社会各阶层相继发表看法,并从不同角度对人大代表征集议案的行为进行讨论和分析,有关专家称之为“周晓光现象”。

  时隔一年之后,记者再次来到位于义乌市青口工业区新光路3号的中国新光集团总部,伴随着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这位创造性地拓宽了人大代表与代表群体的沟通渠道,走出了“不可忽视的一小步”的女企业家再次打开了话匣。

  “我终于摆脱了哑巴代表的困境”

  通过借助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议案,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上,周晓光领衔向大会提交了13份议案,经大会核准,最终被采纳的有7件,而当时浙江代表团总共提交议案154件,最终被采纳69件,无论从被采纳议案的数量还是采纳率,周晓光所提的议案都是比较高的。

  周晓光说自己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她的思绪一下子拉到7年以前。

  1998年,周晓光首次当选为义乌市人大代表,在第一次出席义乌市人代会的时候,周晓光当了一回“哑巴代表”。“别的代表又是领衔提议案,又是审议各种报告,而我只是附签了几个议案,大会审议时,我只有听的份,什么也没说。当时我就下决心,这种情况在第二年召开的义乌市人代会上不能再出现。”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原先遇到的那种尴尬又再次遇到。2003年3月,周晓光到北京参加全国十届人大一次会议,虽然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但全国人代会与县一级人代会所要审议的内容毕竟有着很大的层次差异。无论所提的议案质量,还是审议各种报告的水平,都要求代表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周晓光于是又当了一回哑巴代表。

  周晓光说自己是一个希望能做好每一件事的人,从北京回来后,她就开始琢磨如何当好全国人大代表的问题。于是在2004年,在各级党委和人大的帮助下,她开始设立代表联系点,并开通了代表热线。从2003年10月到2004年3月这半年间,联系点共接听有记录的电话812个,收到来信625封,电子邮件和传真100多件,接待来访205人次。

  2004年全国人代会召开期间,周晓光终于摆脱了哑巴代表的现实。

  2004年2月12日,北京新京报刊登了北京15位代表、委员公开征集议题的消息,据该报编辑介绍,15位代表征集议题并非首创,是参照了周晓光的做法而来的。

  “我当代表一天,联系点和热线电话就存在一天”

  昨日中午,位于义乌市建设大楼709房间的周晓光代表联系点大门紧闭。周晓光告诉记者,明天(2月16日)这里就会有人上班,继续征集群众议案。“只要我当代表一天,这个联系点就会存在。”周晓光说。

  2004年2月初,浙江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和义乌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在会上,不少代表问周晓光,“你开通的热线电话和设立的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光联系点,会不会因为这两个人代会的召开而撤消?”

  周晓光回答:“不会撤消。”当全国人代会采纳了周晓光的7件议案后,更增强了周晓光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周晓光说自己的文化水平其实并不高,之所以能在全国人代会上有的放矢,大部分功劳要依靠她所聘请的智囊团。

  她说,全国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通过审议各种报告,提交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制定活动。这就要求代表具有更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解水平。“按我的政策水平、法律知识、社会沟通和协调能力,都不足以做到这些”。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周晓光决心聘请有能力的专家和老同志做她的老师。

  2003年10月,周晓光聘请已退休的原义乌市政协主席、副主席以及杭州商学院的教授,原金华市讲师团副团长等五位老同志和专家,作为自己履行人大代表职务的老师。

  周晓光说这五位老师和专家政策水平高,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层工作经验也丰富,能敏锐地发现社会的热点问题。

  感动我的人和被我感动的人

  “其实人是可以感化的,无论他原来有怎样的观点,只要我们以一种无私的奉献去感化他,他都会反过来支持我们的。”周晓光说,在过去的一年中,让她感动的人实在是很多。

  每次回老家,看见一些生活上有困难的人,她就会不由自主地掏钱去周济他们,看到老家学校的房子太破旧了,她主动捐款10万元帮助他们集资建校舍。周晓光从1998年起,就和义乌的百名贫困生结成对子,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周晓光说2004年最令她感动的是一位80岁的老人。

  在她征集议案期间,有一封寄自诸暨市的来信,写这封信的是一位叫周越夫的80岁老人,老人在信中写道:“周代表,我看到了你征集议案的广告,我为你感到骄傲,我也有些建议供你参考……”

  老人在信中提出了6条建议,周晓光和她的智囊团反复调研后最终在全国人代会上提出了两个建议。“连一个8旬老人都有如此参政议政的热情,我想我们的国家是大有希望的。”周晓光感慨地说。

  周晓光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今年所征集的议案,比2004年更多,涉及的面也更为宽泛。

来源: 都市快报  作者: 记者金立鹏  编辑: 杨晓燕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