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话中,形容那种很会折腾、不安分的女孩子叫“作女”。昨天,记者了解到,今年“三八”妇女节,浙江话剧团和浙江钱塘文化发展公司将联手为杭州观众献上一场小剧场话剧《西子作女》,届时,观众可以近距离地感受杭州女人怎么“作”。
《西子作女》通过描写在杭州的两个时尚单身女性和她们周围男性之间的故事,用漫画式的表现手段,幽默风趣地演绎了杭州现代女性的“作”。该剧由浙江话剧团的话剧演员伊雪光、高伟伟和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的节目主持人海涛主演。
小剧场话剧,杭州人很少关注它
从2001年开始,小剧场话剧每年在杭州上演一场。小剧场话剧的潜台词是“时尚”——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随意地坐在沙发上,品一杯香浓的咖啡或是茶,然后在近得都能看清演员的睫毛膏有没有涂匀的范围内,用平视的角度看着一个故事在身边上演。这样的演出方式在国外一直很流行,其在国内也已经发展了20多年,但一向以时尚和文化自称的杭州人却很少对其关注。
事实上,小剧场话剧经过20多年的积累,已俨然成为话剧舞台上最活跃的元素之一,它赢得的骂声和掌声总是最响亮的。相对于其他形式,小剧场话剧比较轻松,创作人员也更容易把握,正是这种题材和表演的多样化,让它有更多的实力能够把自己摆在和其他话剧形式势均力敌的位置上。
小剧场话剧,杭州经历两沉两浮
在北京,观看小剧场话剧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就像去看一场音乐会或者赴一次聚会一样;
在距离北京十多个小时车程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门口,青年话剧迷总对新戏充满热情;
而在距离上海两个小时车程的杭州,话剧市场冷冷清清,属于话剧表现形式之一的小剧场话剧自然更平淡。
据悉,目前上海小剧场话剧一个月有五六台演出,而杭州四年也没有五六台。上海有8个票务中心可以网上订购演出票,快递公司负责送票上门,所以有不少外地人会赶到上海去看演出。
和上海、北京小剧场话剧的良好市场相比,同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强大消费能力的杭州,却好像对小剧场话剧文化很无视,最近四年四场演出,两起两浮。
2001年,小剧场话剧《百姓热线》在省群艺馆剧场上演。该剧以12345市长专线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的妹”与一位警哥的爱情故事。但是这部被贴上“杭州制造”标签的话剧,演出情况并不理想;
2002年,浙江话剧团的《比如女人》在杭州某酒店的咖啡厅上演。该剧在杭州受到了礼遇,观众评价也不错。在演出的八天里,每晚夜幕下上演的激情引发了在场满堂观众的共鸣,消费群从穿着发白牛仔裤的学生到一身品牌的公司白领,清一色的年轻面孔;
2003年,杭州话剧团的《大于等于情人》叫好不叫座。它在省群艺馆小剧场演出时一度得到不错的反响。然而,它的票房却令人不满意;
2004年,由杭州话剧团和上海现代人剧社联合制作的都市情感话剧《单身公寓》,在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小剧场演出。杭州话剧团团长王丽娟说,之所以选择在南山路演出,看中的就是那里的白领资源,而事实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在演出前,出票情况并不乐观。
厚重还是轻松,杭州需要怎样的话剧?
四年来,小剧场话剧在杭州起起浮浮,始终没有打破市场的冰封。尝过《比如女人》甜头的浙江话剧团,在连续两年把重点放在儿童剧之后,又重新回到了话剧舞台上,推出了这部时尚女性喜剧《西子作女》,再次尝试在杭州演绎小剧场话剧。
“话剧是我们的老本行,我们还是要回到话剧舞台上去的。这次的小剧场话剧,我们觉得可能有市场,只是……比较难。”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浙江话剧团团长周信浩言语间有些迟疑。他告诉记者,在对杭州的话剧消费情况难以作出预测的前提下,投资不大、又比较好掌握的小剧场话剧便成为了他们话剧演出的问路石,“如果反应好的话,我们会连续推出一系列的小剧场话剧。”
作为《西子作女》的“姊妹”,《上海作女》在上海上演时曾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这出小剧场话剧虽然受到观众喜爱,但它因为过于轻松而失去了话剧应有的思考性。
那么,根据《上海作女》移植和改造而来的《西子作女》是否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对素来喜欢阿六头之类本土人物的杭州人来说,是否更适合轻松的话剧?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的是,杭州有话剧的土壤。”《西子作女》的编剧、导演石俊说。在他看来,杭州跟上海不同的是,杭州历来都充满休闲的氛围,所以“正襟危坐的大剧场可能不适合这里的土壤”,而轻松随意的小剧场却有可能成为城市男女休憩的空间,“我们就是想做这个尝试,让杭州观众知道话剧也可以很流行、很时尚”。
记者采访中发现,虽然杭州话剧的发展并不是很火热,但是话剧人都还在努力,大家期待小剧场话剧这块石头能激起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