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文化:让群众生活更精彩
www.zjol.com.cn
05-03-2 11:5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特邀嘉宾:省人大代表、宁波艺术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锦文
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
省政协委员、浙江越剧团国家一级编剧钱林森
主持人:本报记者王婷
富而思乐富而思文
主持人:现阶段我省的文化发展现状如何?
杨建新:近年来,我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奋斗目标,并将其列入“八八战略”和“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如今,我省的人均GDP正在向3000美元迈进,社会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迅速提高。富而思乐,富而思文。文化需求是与经济增长相对应的动态发展过程,老百姓吃穿不愁之后,迫切地需要享受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我省的文化消费市场空间很大,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正当时。
钱林森:文化需求会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这一点我在基层采风时很有感触;反过来,文化需求又为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趋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动力,从而催生了文化产业。我在采风过程中接触的一些企业家都认为,文化产业是潜力巨大、发展速度很快的优质产业。
王锦文:现阶段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很旺盛。甬剧《典妻》仅在宁波逸夫剧院一家剧院就连演了40多场,场场加座,观众还要求加演,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如今,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给文化蓬勃发展创造了机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也具有重要作用。
要搭准群众文化需求的“脉搏”
主持人:群众对文化的要求提高了,那么进一步繁荣文化的着力点在哪里?
王锦文:要研究群众对文化有哪些具体需求,也就是诉求点,然后才能“量体裁衣”,让群众满意。
这一点与物质生产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简单地说,群众对文化的具体需求是以价廉物美为衡量标尺的,价廉就是要消费得起,物美就是要精彩纷呈。不同的人对文化的需求还会有程度上和要求上的差异。比如,农村文化产品短缺现象非常突出,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也就更迫切。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多,“留守”在家的以老年人为多,他们的文化需求以戏剧类演出为主。我省的“钱江浪花艺术团”开着流动舞台车,载着小戏小品节目免费巡演,特别受农村群众的欢迎。
杨建新:基层文化建设是整个文化建设的基础所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不仅文艺创作生产要强调“两面向”、“三贴近”,整个文化工作的重心都要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为基层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省文化厅已把2005年确定为基层文化建设年,着眼点就是要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
基层文化建设一直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十五”期间,省财政专项用于县及县以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拨款就有7500万元。省文化厅已经草拟了全省现代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和全省万村文化建设规划,正在组织专家论证。
这些年来,全省文化工作部门通过创建文化先进县、东海明珠工程等抓手,有力推动了基层特别是农村的文化建设,比如以“村”为载体的基层文化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建农村文化俱乐部、文化特色村。以“户”为载体的基层文化建设,通过扶持农民文化户、培育农村文化市场,鼓励从事书店、音像、手工艺品等文化经营活动,利用一技之长义务开展公众文化服务。
政府则可以用奖励、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手段有效调动基层群众自办文化的积极性,真正让群众成为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和创造者。
钱林森:文化建设不仅要看为群众提供了多少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要看能带动多少群众参与文化创造。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自己创造的文化,交融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劳作之中,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大力发展群众文化,鼓励群众参与文化生产和创造,对文化建设尤其是基层文化建设大有裨益。
加速文化、经济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主持人:文化惠及千家万户,搭准了群众文化需求的“脉搏”后,如何去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钱林森:加速文化和经济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可以培育起面向市场的竞争性文化产业主体。我省已经有不少民营企业叩开了文化产业的大门,参与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老百姓享受到了丰富而又实惠的精神文化产品。
民营资本带来的经济力,激活了文化资源,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也要不断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尽快成为新型市场竞争主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杨建新:此外,还要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由于精神文化领域有不同于物质领域的特殊性,需要政府对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加以适当的引导。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依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重要性。整顿管理好文化市场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保障。
王锦文:文化建设还不能忽视对民族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不少民间艺术具有的特色与张力能带动当地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比如,长兴百叶龙在进行高起点的重新打造后,转化成为有高附加值的文化财富,形成了品牌,连当地的小学生都在学舞百叶龙。精神文化层面同样也需要生态环境。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保证文化持续繁荣的必要条件,抢救、挖掘、弘扬民间艺术对文化生态环境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