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金华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自驾摩托往返 金华打工者过年回家新景引人关注

www.zjol.com.cn  2005年03月0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核心提示]身穿厚厚的大衣或雨衣,大包小包的行李绑在车后架上,携妻带子,以每小时50公里的车速返回企业上班……这是记者最近几天经常在金华迎宾大道看到的场景。

  春节过后,众多返回金华打工的外来民工中,出现了这样一群自驾摩托回家过年又返回工作的人。据记者调查,这些人主要是来自江西、福建、安徽等邻近省份以及省内其他县市。而单程开车的时间一般在6个小时以上,中途很少休息。这样做主要为的是省几十元路费,又图个方便。

  齐相约,开摩托来回

  前日下午2时许,在金华市区迎宾大道立交桥下,记者遇见一些自驾摩托返回的江西人。一辆辆江西牌照的摩托车上,两个人一车,穿得严严实实,车后架上大多结实地绑着一个行李箱。附近一加油店老师傅告诉记者,这几天每天都有自驾摩托返回的江西人经过,有的还在这里休息片刻,等同老乡一起继续上路,最多的一天有几十个人。

  说话间,一辆摩托车停了下来,开车的是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小卢。他和妻子都在义乌大陈某制衣公司上班。他对老师傅说:“把油加满,再过1小时,我们就可到义乌了。”他介绍,昨天早上6时,他就和妻子从老家启程了。这是第一次自驾来回,他们做了充分准备:小卢穿上雨衣挡风防寒,他妻子则带足了开水和粽子。加完油,返程心切的小卢夫妻匆匆上路。

  与他们同行的另一辆摩托车,车把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装袋。“我这是第三次自驾摩托来回了。”开车的老彭说,他在义乌市区某商场做保安,前两年他和妻子都是自驾摩托来回的,有了前两次经验,今年又约上小卢结伴来回。“现在,自驾摩托的人很多,一路上肯定能碰上老乡,不怕没人作伴。”

  春运难,图方便省钱

  金华在3年前开始出现自驾摩托来回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来自江西、安徽等邻近省份的人,选择了这种方式。跑得多了,这些自驾摩托来回一族也有了自己的“经验之谈”:天气寒冷,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最好穿上雨衣,可挡风遮雨;路途遥远,行李尽量精简,一个行李箱就行;安全考虑,车速控制在每小时50公里左右,最好两三辆摩托结伴同行。

  为何这些外来工宁愿放弃坐长途汽车而选择自驾摩托来回呢?方便、省钱是最主要的原因,金华“摩的”司机老邓告诉记者,他老家在江西上饶,距金华200多公里。自驾摩托来回虽辛苦,但较方便,随时都可停下来休息,且可直达家门口。“春运期间,车票难买。如果搭乘长途汽车回家,不但要排队买票,且还要几番转车才能到家,太麻烦、太累。”

  在婺城区洞溪工业园打工的小李,则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从金华到他的老家江西恒丰,路程为500公里。如果搭乘长途汽车,要花七八个小时,车费100多元;而自驾摩托回家只需6个小时,所有的开支只有汽油费60多元。“所需时间差不多,省下的钱却相当可观。”

  隐患多,疲劳最头疼

  “自驾摩托来回虽方便实惠,但旅途隐患很多。”金华市交巡警一大队的警察向记者列举了几大问题:“路上治安是一大问题。”有名福建三明人,去年春节和妻子自驾摩托回家,在经过浙赣交界的一片山林时,被路边一大汉拦住,手机和身上的钱物悉数被抢。

  “这种拦路劫车并不常见,路上最大的敌人是疲劳。”“摩的”司机老邓承认,长时间开车途中没法睡觉,人往往劳累不堪,踩刹车的右脚容易麻木。“前年,我一个老乡载着他的嫂子和另外一个朋友回家,因为过度疲劳,在开化地段连人带车翻下了山沟,光医疗费就花了两万元。”

  交警介绍说,自驾摩托来回的人,由于长时间驾驶,手脚容易僵硬,天气寒冷或是遇上刮风下雨,问题更加严重。而且,长途驾驶还会让驾驶员视觉模糊、反应能力变弱,当突发事件发生时,难以采取紧急避险措施。对路况不熟悉,也易出现翻车事故。

  除此之外,摩托车本身也不适合跑长途。金华新天翼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摩托车一般是为短途运输而制造的,其机件并不适宜跑长途,一旦用于跑长途,常因机件无法散热出现故障,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不违法,警方难制止

  既然长途驾驶摩托车来回存在储多的安全隐患,那么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制止?记者了解到,只要驾驶证、行驶证齐全,摩托车有年检,交警部门一般很难干涉。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摩托车不允许跨地区行驶,这使得对外来工驾驶摩托车来回的管理存在法律空白。执法部门也难以对这种现象加以制止,因为自驾摩托来回本身并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交警只能从是否超载、超高、超速、无牌无证行驶等方面加以检查。但交警部门依然呼吁,出于对自身安全的考虑,外来工最好不要自驾摩托来回。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通讯员 方令航 本报驻金华记者 刘伟  编辑: 陈雪晔